ASML总裁:中国正试图摆脱我们的光刻设备,还可能用稀土限制我们

最近半导体圈子里热烈讨论的,就是荷兰的ASML公司公布的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这家伙可是全球光刻机的领头羊,他们的设备基本上垄断了高端芯片的制造领域。10月15日那天,他们出了数据,净销售额75亿欧元,净利润21亿欧元,远超市场的预期。这主要是因为AI的火热带动,大家对先进芯片的需求也是蹭蹭上涨。

Christophe Fouquet在财报电话会议上直截了当透露,当前全球芯片行业遇到的变数挺多,尤其是在中国市场,那风险简直大得吓人。虽然中国客户对他们的光刻机需求还算挺热,但人家自己也在拼命搞国产设备,打算慢慢取代进口的东西。这消息一出来,投资者们心里就打鼓,因为中国的订单占了他们交货总量的42%,比上个季度还多了一截。

ASML的主营业务基本上就是卖光刻机,这玩意儿可是芯片制造厂的核心设备,用来在硅片上刻出电路图案。高级一点的叫EUV,也就是极紫外光刻,能用来制造2纳米以下的芯片;中等档次的叫DUV,深紫外光刻,又分为浸润式和干式两种。中国市场一直是他们的大户,但从2023年起,美国开始带头限制出口,荷兰政府也跟着收紧了销售政策。

到了2024年1月,荷兰官方收回了NXT2050i和2100i这两款浸润式DUV设备的出口批准,本来这些设备可以帮中国进一步开发更细微的工艺。到九月的时候,范围还扩大了,包括NXT1970i、1980i和2000i这些型号。至于EUV设备,早就被禁止出口,一台都没有卖给国内的企业。

中国获得的主要还是老款的干式DUV设备,通常只能用在28纳米及以上的成熟工艺生产线上。像三星在西安的工厂、SK海力士在无锡的厂子,这些合资企业还能拿到一些设备,主要是搞传统存储芯片,确保全球供应链的稳定。

Fouquet在会议上没藏着掖着,直接说中国企业正加快研发本土光刻机,目的就是摆脱对外依赖。想想也合理,这么久被卡脖子,谁不想自主研发呢?中国方面动作挺大,上海微电子装备公司已经在推进他们的光刻机原型,支持90纳米工艺,计划在2025年上半年开始进行测试。还有一家叫芯上微装的,专门搞光刻胶涂布和显影模块,年底要把这些整合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听说中国在这个方面的投入挺大,光是2025年3月,政府就斥资430亿美元搞极紫外光刻的研发,目标很明确,就是争取在2026年实现小批量试产。更有趣的是,有报道指出,国内一些企业试图逆向工程ASML的DUV设备,可拆开装回去时却失败了,不得不求助ASML的技术支持。这事一看就知道他们在光学系统方面还存在短板,但也促使他们加大了投资的力度。

中微半导体搞的那款5纳米级蚀刻机,到了2025年上半年就交付给台积电用来验证,效果挺不错。这设备是负责在光刻后把图案转移出去,成本也是几百万美元,直接关系到芯片的良品率。北方华创和拓荆科技在化学气相沉积方面也有明显的提升,能做出很精准的薄膜沉积。盛美半导体和新凯来则在清洗和检测设备上下了不少功夫,逐步实现了全流程的覆盖。

这些本土企业一共几十到几百家,大家都在集中力量攻克自己弱点。台积电前副总林本坚在接受采访时提过,这种压力反倒能激发出一些别出心裁的创新,比如用新型光源或者新材料,绕过那些专利限制。ASML前CEO Peter Wennink早在2024年荷兰的电视节目上就提醒过,技术封锁其实没什么用,中国的企业自己琢磨出办法肯定会出现,而且也促使国内供应商逐步崛起。

说到稀土这块,Fouquet在会议上明确指出了潜在的冲击。中国掌握着全球超过九成的稀土加工和磁体制造,关于光刻机镜头的镀膜和驱动部件,这些材料可是关键所在。到2025年10月9日,中国商务部还宣布要加严稀土出口管控措施,新增五种元素,还要求半导体企业提供详细的用途说明。

这事可不是闹着玩的,虽然ASML的CFO Roger Dassen说公司库存还算充裕,交货周期也挺长,能坚持一段时间,但要是管制持续拖下去,设备的组装就会受影响。想想看,光刻机的生产周期得几年,稀土短缺一旦出现,简直就像卡住脖子一样难受。欧洲一些智库甚至建议用禁DUV出口中国来作为反制办法,不过,这对ASML来说也是双刃剑,因为中国市场大约占他们收入的25%。

从数据来看,ASML对中国的设备主要是用来维持产能,没打算追求最先进的节点。到了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成了他们最大的客户市场,但这些设备对中国制造7纳米以下芯片帮不上忙,只能保证传统半导体的供应稳定。Fouquet预测到2026年,中国的需求会大幅减少,因为国产替代品会逐步替代进口设备。

像华为和伙伴在2025年7月测试的浸润式原型机,虽然分辨率没有ASML那么高,但已经能应付28纳米工艺,这样的逐步追赶让人不由得想起“你封锁我突破,我突破你再封”的那种无限循环。美国每次看到中国稍微有点起色,就会加强管控,两个方面你追我赶,竞争得相当激烈。

ASML在第三季度的EUV订单冲到了36亿欧元,受AI带动,台积电和英特尔这些大客户也都加紧采购。不过呢,中国开始转向自主研发,可能会让ASML在中国的DUV业务受到一些影响。

现在中国对稀土的管控主要还算是个提醒,要是美国那边持续施压,反制措施恐怕还会升级。比如说,2025年10月的新规定,外国公司想在中国卖东西,得先经过审批,连出口产品都得得到中国的点头。这么一搞,整个芯片生态可能都受影响,TSMC和三星这些大厂都得拿出点警惕,别让供应链出现麻烦。

从长远角度来看,中国在成熟工艺芯片的自给率已经达到68%,这还是2025年的数据。除了光刻技术,他们还在搞纳米压印(NIL)和电子束光刻(EBL)这些新玩意儿。到2025年8月,中国第一台NIL设备成功出货,采用墨水喷射技术,已经有超过三百家企业在进行研发,目标就是希望能取代EUV技术。

在《Nature》杂志上,中国的科研团队发表了论文,成功解决了光刻胶材料中的缺陷控制问题,提升了产量。有消息指出,中国自主研发的EUV设备可能会在2025年第三季度试产,预计到2026年实现规模化生产。虽然还比国际先进水平落后大约10到15年,但整体势头非常强劲。

Fouquet在访谈中提到,目前的管制措施让中国的先进技术比国际水平落后10到15年,不过企业总能找到办法前行。这话说得挺接地气,现实也确实如此。ASML得在全球合作和掌控局势之间找到平衡点。投资者反映,人工智能的需求带来一定的缓冲,但中国市场份额的下滑还是让人担心。这次财报会可以看出,芯片行业的格局在发生变化,中国从买方逐渐转变成了竞争者,而稀土资源也变成了中国的王牌。

话说回来,这事儿到底对咱平常人有什么影响呢?芯片,咱们用的手机、电脑、汽车都离不开它。ASML被卡住了脖子,可能导致价格上涨,买个东西也就更贵了。可是,如果中国自主研发成功,全球的局势会更激烈,技术也会进步得更快。Fouquet说的那些话,可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数据支撑和大势所趋。到2025年,全球系统的销售中,中国份额大概能占到20-30%,但到2026年,这个比例可能会明显减少。像中微、北方华创这些本土企业,正逐步蚕食市场份额呢。

http://50061.net/chanpinzhanshi/826859.html

QQ咨询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