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会议释放三大确定性,吴清部署七项任务巩固市场向好态势
资产端与资金端双管齐下,监管利剑护航资本市场根基。
7月24日,中国证监会召开系统党的建设暨2025年年中工作会议。这场由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吴清主持的重要会议,在总结上半年“防风险、强监管、促高质量发展”工作成效的同时,为下半年资本市场发展锚定方向。
会议释放关键信号:尽管资本市场仍面临复杂环境,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宏观政策预期的确定性和中国资产估值修复的确定性三大基石,正为市场平稳运行提供坚实支撑。
01 三大确定性筑牢市场根基
当前资本市场内外部环境依然错综复杂,困难挑战不少。但证监会明确指出,三大确定性因素正构成市场健康运行的底层逻辑。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居于首位。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新质生产力培育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为资本市场提供扎实根基。
宏观政策预期的确定性紧随其后。会议明确政策将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避免“急转弯”对市场造成扰动,为投资者提供稳定预期环境。
中国资产估值修复的确定性则最具市场指向性。监管层明确判断当前部分资产被低估,价值回归是必然趋势,这一表态直接提振市场信心,引导长期资金入市。
上半年,资本市场经受住了超预期外部冲击,市场韧性显著增强。各方协同推动新“国九条”及“1+N”政策落地,通过“组合拳”维护市场稳定运行。
标志性改革如中长期资金入市、公募基金改革、科创板“1+6”政策等取得突破,为市场回稳向好奠定基础。
02 资产端与资金端双轮驱动
证监会部署的七大任务中,“从资产端、资金端进一步固本培元”成为核心举措。这一双向发力策略直指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
资产端改革聚焦上市公司质量提升。具体路径包括:
抓好“并购六条”和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落实,优化资源配置效率严防并购重组中的利益输送和“浑水摸鱼”行为加快财务造假综合惩防意见落地,强化公司治理内生约束机制
资金端改革则着力于源头活水引入:
更大力度培育壮大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改变市场短期博弈生态大力推动保险、养老金等中长期资金入市推进公募基金改革,畅通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募投管退”循环
双端协同发力,旨在构建“优质资产吸引长期资金,长期资金培育优质资产”的正向循环,从根基上巩固市场回稳态势。
03 监管新态势与风险精准拆弹
会议明确“监管要严”是四大着力点之一,但特别强调要“严而有度、严而有方、严而有效”,避免一刀切、简单化。
监管执法将呈现新特征:
突出“打大、打恶、打重点”,强化大案要案查处力度提高科技监管能力,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提升执法质效加强监管协同,形成跨部门合力
风险防控方面采取精准拆弹策略:
统筹化解房企债券违约风险与支持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推动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化解和市场化转型严厉打击私募违法违规和非法证券期货活动
这些措施直指当前市场最敏感的风险点,体现防风险与促发展的平衡智慧。
04 改革加速期与开放新布局
深化市场改革是激发活力的关键。会议明确:
推动科创板改革举措全面落地推出创业板改革一揽子举措,提升板块吸引力持续推进债券、期货产品和服务创新
期货市场迎来新发展机遇。持续推进期货产品和服务创新,意味着更多风险管理工具将供给实体经济。分析认为,下半年期货市场可能在产品创新、国际化进程、中长期资金引入三方面突破:
新品种上市加速,交易机制优化推动QFII参与境内期货交易,提升国际定价权养老金、保险资金通过基金渠道增加配置
开放布局方面,证监会将系统完善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总体布局,推动在岸与离岸市场协同发展,拓展跨境合作新空间。
05 监管新动向与智库建设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会议在七大任务中新增一项要求:增强资本市场重大问题研究的权威性和影响力,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和监管需要。
这一新表述释放重要信号:
证监会或将打造资本市场“顶级智库”,提升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强化对注册制改革、风险防控等重大问题的前瞻性研究为监管决策提供更强理论支撑和数据支持
今年6月陆家嘴论坛上成立的中国资本市场学会,可能成为这一战略的落地平台。通过凝聚行业机构、高校、政府部门研究力量,构建服务国家战略的研究高地。
队伍建设方面,证监会要求锻造“三个过硬”的监管铁军,强化公权力监督制约,特别针对证券发行审核领域深化腐败问题专项治理。
资本市场的韧性并非偶然。三大确定性背后,是高质量上市公司集群的培育、长期资本渠道的打通、科技监管能力的提升。当资产端与资金端形成良性循环,当“耐心资本”遇见“优质资产”,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深层价值将真正释放。
随着监管利剑精准出鞘,改革举措次第落地,一个更稳健、更透明、更具活力的资本市场正蓄势待发。#热点观察家#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财智密码
http://50061.net/chanpinzhanshi/191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