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创证券赴港上市:给券商行业带了哪些新变化?
最近首创证券向港交所递了招股书,打算凑齐 “A+H” 上市的 “双牌照”。要是成了,它就是国内第 14 家同时在 A 股和港股上市的券商。这事儿看着是一家券商的 “进阶”,其实给整个券商行业搅起了不少新波澜。
中小券商的 “突围范本”:没钱也能闯出路
现在的券商行业早就不是 “随便做做就能赚钱” 的年代了。前十大券商拿走了行业近 70% 的收入,中小券商想抢口饭吃越来越难。首创证券这波操作,等于给同类券商指了条新路子。
港股上市最直接的好处就是 “找钱更方便”。券商做资产管理、投资交易这些核心业务都得靠资本金撑着,以前中小券商只能在 A 股小打小闹,现在能对接香港的全球资本池,一下子多了条 “输血通道”。首创证券这次募资就打算重点砸在资管和投资业务上,这俩可是它的 “看家本领”——2024 年资管业务收入占了营收的三分之一还多,投资业务今年上半年更是涨了 56%。
更关键的是,港股上市相当于拿到了 “国际认证书”。香港市场的监管特别严,能在这儿上市,说明公司治理和风险控制过了关,不仅能吸引外国投资者,还能接跨境业务。比如帮内地企业去海外融资,或者给外国资本找中国的投资机会,这些以前都是头部券商的 “专属蛋糕”,现在中小券商也能分一杯羹了。
北京国资 “券商天团”:整合大戏要开锣?
首创证券背后站着北京国资委,这事儿还藏着更深的行业信号。现在北京国资手里已经有 5 家券商了:首创证券、刚改名的北京证券、第一创业、中信建投和金融街证券。首创这次港股上市凑齐资本,很可能是在为 “抱团取暖” 做准备。
业内早就传这几家要整合,其中首创证券和第一创业最有可能 “牵手”。他俩本来就同属北京国资委,以前还是一个大股东旗下的 “兄弟”,后来因为政策要求才分开。现在第一创业前董事长还升了北京市国资委主任,这层关系让合并的猜想更实在了。要是真合并,两家 2024 年的净资产加起来有 250 亿,直接就能冲进行业中游,首创的经纪业务网络和第一创业的债券承销优势还能互补。
这种地方国资牵头的整合,已经成了行业新趋势。深圳、上海都在干类似的事儿,目的就是把分散的力量拧成一股绳,不然中小券商单打独斗,根本没法跟头部券商抗衡,更别说跟国际投行比拼了。首创这次补血,说不定就是北京国资整合大戏的 “前菜”。
行业竞争新规则:光有钱不行,得有 “特色”
首创证券的案例还戳破了一个误区:券商不是越大越好,有 “拿手好戏” 才管用。它能在行业里冒头,靠的不是全面铺开,而是盯着资管和固定收益这两个赛道深耕。比如在资管业务上,行业整体规模在缩水的时候,它还能保持 15.8% 的复合增长;固定收益业务更是撑起了投资收入的八成。
这会倒逼更多券商放弃 “大而全” 的幻想,转而搞 “小而精”。以前不少中小券商跟着头部券商后面模仿,结果什么都做不好。现在看,与其在经纪业务上跟巨头抢客户,不如像首创这样扎进细分领域,把某块业务做成 “护城河”。而且港股上市后,国际投资者更看重差异化优势,没点特色根本吸引不来资金。
另外,科技投入也成了必选项。首创这次募资明确要砸钱搞 IT 升级,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优化业务。这其实是行业的普遍共识 —— 现在券商拼的不只是人脉和资源,更是技术能力,谁能更快用科技提升效率,谁就能抢得先机。
总的来说,首创证券赴港上市不只是一家公司的 “升级打怪”,更是给券商行业递了张 “新玩法说明书”:中小券商要靠 “港股融资 + 特色业务” 突围,地方国资要靠整合抱团变强,整个行业正在从 “拼规模” 转向 “拼质量”。接下来就看其他券商怎么接招了。
http://50061.net/chanpinzhanshi/82686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