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到三十年的找补!济南站北站房亮相,是新地标还是新堵点

嚯,各位老铁,今儿这事儿得好好说道说道。

济南站,就这仨字儿,一提起来,我估摸着在座的各位,心里都得跟着颤悠一下。

它就像咱家那个脾气又臭又硬的老爷子,你天天嫌弃他碍事儿,可真有一天他要变样了,你心里头那滋味儿,啧,复杂得很。

这不,这位“老爷子”最近好像是去做了个“医美”,北边那张新脸——济南站北站房,外头那层皮总算是绷利索了。

说真的,当那“济南站”仨大红字儿给吊车安安稳稳挂上去那一刻,我正好路过,心里“咯噔”一下。

太新了,新得有点晃眼,甚至有点六亲不认的疏离感。

那感觉就好像你从小吃到大的街口那家苍蝇馆子,老板勺子都抡出火星子了,味道贼正。

突然有一天,它摇身一变成了一家挂着水晶灯的西餐厅,连菜单都换成了烫金的,你端着一碗甜沫路过,都不知道该不该往里瞅。

眼前这个新站房,玻璃幕墙锃亮,线条流畅得像设计师拿尺子比着画出来的,浑身上下透着一股子“我很贵,莫挨我”的气质。

可我脑子里一闪而过的,却是当年拖着个破行李箱,在北广场那片“水泥沼泽”里深一脚浅一脚,被人潮挤得活像个陀螺的怂样。

那轮子估计都快被颠出三室一厅了。

成年人的世界里,哪有什么圣诞老人,想要的东西都得自个儿拿命去拼。

这话放在城市发展上,简直是至理名言。

这北站房可不是孙悟空吹根毫毛变出来的,背后是多少年的口水仗、图纸上的勾勾画画,还有咱们老百姓伸长了脖子的期盼。

恐怕有些年轻的朋友都不知道,当年为了济南站那个德式老钟楼拆不拆,全城吵得那叫一个昏天黑地。

最后呢?

那座见证了城市百年风雨的老建筑,还是在一片惋惜声中化为瓦砾,成了无数老济南心头一道抹不平的疤。

所以啊,从那以后,济南站的每一次“动刀子”,都格外牵动人心。

这次的北站房工程,与其说是锦上添花,不如说是一次迟到了将近三十年的“找补”。

它要治的,是济南交通这个“老大难”身上的一块陈年旧疾,一块已经开始化脓的顽癣。

晚不晚?

太晚了!

“堵城”这顶帽子,咱济南戴了多少年了?

火车站周边那一亩三分地,简直就是城市交通的“血栓”高发区。

南广场早就被挤兑得快喘不过气了,而北广场以前那算个啥?

就是个半拉子工程,功能定位模糊不清,旅客体验约等于零。

想从北边进站?

得嘞,您先来个负重急行军,绕着那片工地跳一曲“梅花桩”,提前感受下春运的强度。

现在这根“救命稻草”看着倒是挺粗壮。

总建筑面积41995平方米,啥概念?

差不多六个足球场给拍一块儿了。

它不单是个候车室,更像个巨型的“乐高转接头”,把原本断掉的线路给接上了。

地下一层直通北广场地下空间,高架候车厅更是霸气地“飞”过10、11股道,跟南边的老候车厅胜利会师。

理论上,这下南北打通,任督二脉算是通了。

那些崭新的自动扶梯、专门给老弱病残孕准备的无障碍通道,这些细节,看着不显眼,却是衡量一座城市有没有“人味儿”的标尺。

可咱话也别说太满。

一座火车站,从来都不是一座孤岛。

它就像一颗心脏,能不能把人流车流顺畅地泵出去,关键得看周围的“血管”给不给力。

北站房这颗新心脏安上了,可周边的道路、公交接驳、地铁换乘这些“毛细血管”要是跟不上节奏,这四万多平米的大家伙,搞不好就成了城市里一个崭新的“巨型添堵器”。

到时候,无非是把南广场的“心梗”现场,原封不动地搬到了北广场。

而且,我总觉得咱现在的城市建设,有点走火入魔。

痴迷于“大”和“新”,好像建筑不高耸入云、广场不一望无际,就对不起“大城市”这三个字。

我们似乎忘了,一座城市最让人惦念的,往往不是那些冷冰冰的钢铁森林,而是一些有故事、有温度的旮旯。

全新的北站房,设计得再酷炫,功能再齐全,它能在几十年后,成为新一代济南人记忆里那个不可替代的“老地方”吗?

我心里得画个问号。

2025年全面建成,日子越来越近了。

咱们这些天天在这座城市里摸爬滚打的老百姓,就等着看。

看它究竟是能给咱们的出行体验来一次“脱胎换骨”,还是又一个“看起来很美”的样子货。

那么,各位老铁,对着济南站这张既熟悉又陌生的“新脸”,你们是觉得“爷青回”了,还是心里犯嘀咕?

评论区里,泡壶茶,咱慢慢唠。

http://50061.net/chanpinzhanshi/504044.html

QQ咨询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