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军队凌晨突袭,发射三十二枚导弹,五百七十九架无人机越境
9月20日凌晨,乌克兰全境响起警报,不到半小时,几十个城市都传来了爆炸的声音,火光把夜空点得通红。
乌克兰空军第一时间回应,指出俄军从多个方向发起了一场计划已久、密集的突袭。官方数据显示,俄罗斯总共发射了8枚“伊斯坎德尔-M”弹道导弹,还利用图-95MS和图-160战略轰炸机投射了32枚Kh-101巡航导弹。同时,俄方还派出了多达579架伊朗制造的“沙赫德-136”自杀式无人机。
乌克兰军方宣称已经击落了583个空中目标,可是多地传来的爆炸声和大火,让这个数字看起来挺扎心。军事专家分析,说不定“拦截”这事儿其实意味着一些导弹在被击中后会坠落到城市的建筑物或者工业地点上,不能太当真,以为威胁完全消除了。
有些专家也觉得,乌军可能会用牺牲局部来换取整体的保护,利用地面设施当作“最后的防线”。这次强烈的轰炸,不管是防空设备的超负荷运行还是城市里的基础建设,都被暴露得一清二楚。
这次空袭中,乌克兰中部的第聂伯罗州受的伤最重,卫星火灾监测图像显示,哪个地区好多工业和军工设施都被打得火光冲天,包括乌克兰挺有名的“南方机器制造厂”以及第聂伯罗压力机械制造厂这些重要企业都被波及了。
基辅的农业联合企业、尼古拉耶夫州的工业区以及波利梅尔斯工厂都遭遇了猛烈的空袭,波及的范围不仅涉及民用制造业,还波及到住宅区。
听说,“南方机械制造厂”当年可是苏联时期的重地,专门搞洲际导弹和航天器的生产,建筑方案都按照那会儿的军事标准设计,地下设施特别坚固壕实。
之前俄军多次对这个地方进行空袭,但一直没能全都弄垮,有专家猜测,俄罗斯可能掌握了它的维修和重新生产的情报,采取了“断断续续打击”的策略:等部分生产线修好点之后再来一波,主要是想从长远看削弱乌克兰的航天和导弹产业实力,还可能对相关技术人员形成持续威胁。
这种“不断损坏”的打法,不光打击了乌克兰的军工制造能力,还让整个重工业体系有可能长时间陷入停摆的尴尬境地。
泽连斯基在当天的全国讲话里,痛斥俄军这次行动是“蓄意对平民的恐怖袭击”。虽然俄罗斯还没有详细回应,不过,这次攻击确实波及了不少民用基础设施,比如住宅区和农场设施。国际人权组织也已经呼吁展开独立调查,弄清楚这些地点的情况。
挺奇怪的,就在乌克兰又被空袭的当天,特朗普突然在一次公开讲话里说,他觉得中国有能力推进俄乌和平,还特别强调自己“没想从这场战争里捞好处”。他还补充说,如果北约不再给乌克兰送武器,这场战事“立马就能结束”。这一番说辞立刻在国际上引起了不少话题。
几位外交界的专家觉得,特朗普这番话一方面是在施加压力,另一方面也是在试探:他想借助中国保持中立的形象向俄罗斯暗示停火的可能,同时也想让国内选民看到他在追求和平的态度。
实际上情况比表面上的表态要复杂得多,乌克兰的防御体系很大程度上依赖北约不断的军事援助。如果特朗普想要减少这种支持,就得应对国会的审批程序以及和盟友协调的各种难题,而且他也不能直接影响英国、德国、波兰等国家的自主决策。至于中国,虽然一直主张通过谈判来解决冲突,但也明确表示不会直接插手战事。
你看啊,现在的情况大致就是这么个模样:美国拼命想给俄罗斯施加压力,而中国则保持中立姿态,试图调解局势。俄罗斯呢,则借着时间和战场上的主动权,打算争取更多谈判筹码。特朗普的那番话嘛,或许会给未来的外交互动带点隐隐的影响,但要想在短时间内扭转战局,还是挺难的。
http://50061.net/chanpinzhanshi/587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