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价格冲上历史新高,现在还能不能买?

2025年4月,国内黄金市场迎来历史性时刻,周大福、老庙黄金等品牌足金饰品价格集体突破1000元/克,部分品牌甚至冲上1102元/克。 国际金价同步狂飙,站上3310美元/盎司,一度触及3334.2美元高位。这波金价狂潮让黄金成为了全民关注的焦点。

全球央行正掀起一场“囤金潮”。 根据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央行净购金量达到1136吨,创下历史第二高位。 2025年一季度,全球央行购金量同比激增54%。

中国人民银行已经连续八个月增持黄金。 截至2025年6月末,我国黄金储备规模达到7390万盎司。 这一趋势是全球性的,在新兴市场尤其明显,中国、波兰、土耳其成为全球央行购金的前三大买家,合计占比超过50%。

各国央行增持黄金主要是出于优化外汇储备结构的考虑。 黄金作为非主权信用储备资产,不受单边制裁影响,与其他货币资产的价格走势并非完全一致。

散户投资者的热情同样高涨。 2025年一季度,中国黄金ETF持仓同比增长高达327.73%。 华安黄金ETF一年内规模翻倍,一跃突破286亿元,成为资金“跑步进场”的代表。

韩国投资者对A股与港股的累计交易额已超过54亿美元。 中国已跃居韩国投资者第二大海外投资市场,仅次于美国市场。 韩国股民最中意小米集团,今年以来累计净买入金额约为1.7亿美元。 比亚迪和宁德时代也受到青睐。

黄金消费市场出现了明显的代际迁徙。 年轻人成为购买主力,推动“小克重”金饰逆势破圈。 周大福1克金豆销量暴增300%。 老凤祥推出40克以下国潮设计,年轻消费者占比超52%。

黄金手机贴、生肖金钞等“轻量化”产品热销,这些产品单价不过百却兼具“情绪价值”,成为年轻人送礼新宠。 与传统婚庆金饰需求受高金价抑制形成对比的是,年轻群体催生了“迷你黄金”新赛道。

市场狂热背后隐藏着诸多风险。 COMEX黄金期货投机净多头持仓占比达67%,杠杆资金风险加剧。 技术面RSI已超88.6,回调压力陡增。

回顾2020年8月黄金冲至2070美元后,4个月内暴跌超15%,大批追高资金“站岗”。 若黄金跌幅超过10%,加杠杆投资者的本金可能损失过半。

黄金回收市场也存在套路。 部分商家虚报高价引流,再用“偷秤”、“王水洗金”等手法压价,消费者需要警惕“免费上门”陷阱。

金融机构纷纷发出风险警示。 建行、工行等多次提示贵金属交易风险,强调“合理控仓、理性投资”。 4月14日建行公告称金价波动加剧,单日暴跌50元/克现象频现。

国内金饰溢价率普遍超30%,部分精品系列达50%,工艺与IP联名(如迪士尼、三丽鸥)成为定价关键。品牌商库存周转天数降至15天,古法金、3D硬金等工艺溢价突破30%。

黄金上游开采企业利润大增。 紫金矿业、山东黄金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超300%。国内黄金矿山开采成本线(1050元/克)与现价倒挂,产能扩张受限。

商业银行黄金积存业务规模突破2万亿,上海黄金交易所Au(T+D)合约持仓量激增45%。 支付宝黄金ETF申购量单日暴增8倍。

机构投资者也在调整仓位。 社保基金黄金配置比例提升至5%,私募巨头高毅资产加仓山东黄金、中金黄金超20亿元。

跨境套利活动频繁。 沪金与伦敦金价差扩大至12美元/盎司,套利资金通过“境内买、境外抛”模式收割价差。

美联储政策动向对金价影响显著。 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将在年内降息,但若通胀反弹或地缘稳定,美联储反手加息,黄金将面临利空打击。 类似2013年“缩表”信号曾引发黄金暴跌28%。

美元指数大跌、地缘摩擦升级促使多国转向黄金储备。 美元指数跌破99.34,创21个月新低。 美债实际利率跌至-1.3%,增加了黄金作为对冲货币贬值工具的吸引力。

政策层面也为黄金市场带来了利好。 2025年2月,中国金融监管总局放行保险资金入市黄金ETF,为市场带来2000亿潜在新增资金。 3月,首批保险资金成功完成黄金交易。

http://50061.net/chanpinzhanshi/461211.html

QQ咨询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