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卡耶夫还没坐热乎,就被普京请到克宫,访美说过的话都得圆回来

哈萨克斯坦在2023年底的外交动态展示出一场复杂的L型博弈。

能源、军事、资源多线作战,既彰显国家在大国之间摇摆的策略,也暴露出内部极大的矛盾和压力。

托卡耶夫试图在俄、美、华之间找到平衡点,但现实中每个板块都在折叠。

能源合作方面,俄国原子能公司启动哈首座核电站的选址,意味着俄罗斯在能源领域的影响力持续渗透。

这个核电站预计投资高达百亿美元,采用俄罗斯VVER-1200技术,明确显示俄方希望以核能巩固在哈萨克斯坦的战略存在。

而一旦核电站投产,供电能力将提升10%,对哈国内能源结构的影响巨大。

但是,国内反核抗议不断,超过五万民众联署反对核电站建设,托卡耶夫不得不承诺全民公投,计划在2024年决定项目走向。

这风险很大,毕竟民意已然分裂。

美哈军事合作明显升温。

美国国防部宣布将向哈萨克斯坦提供价值3200万美元的边境监控系统,这标志着两国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军事技术合作。

该系统部署在哈俄边境,意味着美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正在渗透。

而俄罗斯对此反应强烈,外交部表达严重关切。

哈萨克斯坦此时的立场看似中立,但实则两头靠。

稀土资源合作则是一把双刃剑。

托卡耶夫签署成立国家稀土公司,并与美国MP Materials合作,计划开发巴尔喀什稀土矿床。

预计到2025年,稀土产能可满足全球15%的需求。

美国计划追加20亿美元投入,试图在千亿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而俄罗斯则在欧亚经济联盟框架内加强技术壁垒,对哈稀土产业进行制度性遏制。

在大国激烈的争夺中,哈萨克斯坦似乎成了“矿产资源的战场”。

贸易数据亮眼,2023年前11个月哈俄贸易达315亿美元,同比增长9.8%。

与此同时,哈美贸易额激增43%,达58亿美元,说明哈萨克斯坦在多边关系上逐步走宽。

不过,国内的反核情绪和政治裂痕为未来蒙上阴影。45%的民众偏向“亲俄中立”,而32%倾向“西向发展”。

政策的摇摆不定,加上国内精英的意见分歧,使得托卡耶夫的平衡策略举步维艰。

更令人关注的是,中美俄在哈的资源与安全争夺愈演愈烈。

美国将哈列入“关键矿产伙伴”名单,意图在全球资源转型中夺取一席之地。

而俄方则强化区域一体化与技术壁垒,形成制度性拉扯。

未来,哈或将申请加入金砖国家,又试图保持与OECD的对话,谋求多元合作。

总的来看,哈萨克斯坦正处于大国博弈的风眼中。

这片资源丰富、战略位置重要的土地,既是能源转型的宝库,也是中俄美角力的前线。

托卡耶夫在“全方位平衡”的道路上走得艰难,每一个政策转折都像是走钢丝。

大国的承诺虽诱人,但国内民意的动荡让政策变得愈发复杂。

未来哈的走向,取决于是否能在国际压力和民众诉求间找到那根细线。

http://50061.net/chanpinzhanshi/896335.html

QQ咨询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