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直言德国总理突然大转向,直言准备对中国出招

柏林的工位灯熄得比往常早,钢铁老板看着财报叹气:“当年骂加税最凶的人,现在说要给我加税。”

谁也没想到,默茨前几天在镜头前一句“要给中国钢材加税”,直接把几年前的自己拍成了反面教材。当年他坐在反对席上,猛批欧盟对华加税,如今坐进总理府,换了个剧本,脸翻得比翻书快。

《金融时报》把这事抖出来,全球媒体都笑:德国,这个天天把“自由贸易”挂嘴边的老大哥,也开始玩关门游戏了。

默茨给的理由听着挺体面:国内钢厂快撑不住了,得先救自己人。可英媒直接戳破:美国先对欧盟抡了50%关税大棒,德国钢铁被砸得鼻青脸肿,转头却把锅甩给中国,属实有点不讲武德。

更尴尬的是,美国加税后,原本漂向美利坚的便宜钢材一股脑涌进欧洲,德国钢厂被夹在中间,左右挨打。如今默茨想靠再垒一道墙挡住中国钢材,听着就像被邻居打了一拳,回家却拿自家猫出气。

当年默克尔一趟趟往北京跑,给德国车企、机械厂、化工业抢到海量订单,德国经济一路狂飙。现在轮到默茨,他倒好,关税大锤一举,先把自家下游厂商吓得直哆嗦:汽车、挖掘机、机床全都指着钢材下锅,成本一涨,德国制造还能不能扛得住价格战火?

有官员出来打圆场,说涨的那点成本“可控”。工人们听了直翻白眼:三年经济原地踏步,工资条本来就瘦成闪电,再来一刀,可控的是数据,不可控的是生活。

更微妙的是,德国外长前阵子刚在台海话题上点火,中德信任账户本就透支,现在又添一笔钢材税,双边关系直接挂霜。北京那边一句话甩过来:中国钢厂早就不把鸡蛋放一个篮子,东南亚、中东、非洲订单排成行,德国想卡脖子,恐怕只能卡到自己。

默茨心里也清楚,当年他反对加税,是怕德国出口被中国反制。现在他改口,无非两个算盘:一来给国内钢厂一个交代,二来把责任往欧盟层面推,万一舆论炸锅,也能拉布鲁塞尔一起背锅。

可欧盟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波兰、意大利钢厂拍手叫好,法国却担心自家空客被中国报复,北欧小国更怕绿色钢材项目被拖下水。默茨想拉着全欧盟垫背,难度堪比拉着一群猫排队洗澡。

再说环保大旗。欧盟委员会提议:对没按欧盟碳排放标准生产的外国钢加税。听起来高大上,其实就是给新兴经济体量身定制的门槛。中国钢厂这两年猛砸钱搞氢能炼钢、电炉短流程,碳足迹直线下降,真掐起来,鹿死谁手还两说。

反观德国本土,部分老高炉改造慢吞吞,环保指标靠买配额硬撑。真要比绿色,谁卡谁脖子还不一定呢。

有分析师在柏林小酒馆里掰手指:假设一吨中国热卷原本到岸价600欧,加税后蹦到700欧,德国钢厂是笑了,可下游一台挖掘机成本涨1500欧,汽车厂更惨,光车身钢材就多掏200欧。利润薄如纸的年代,这点差价足够让订单飞越南。

酒馆老板插话:“我表弟在斯图加特做汽配,去年刚被特斯拉砍价10%,再涨钢价,他得去跳多瑙河。”

数据摆在那里:德国钢铁年产能四千万吨,汽车、机械、管道吃掉七成。真要保钢价,就得牺牲下游;要保出口,就得放开钢价。默茨像夹在三明治中间的香肠,哪边咬一口都疼。

更扎心的是,美国那边正偷着乐。特朗普时期的钢铝税没取消,拜登还加码搞“买美国货”。德国钢被挡在美洲门外,如今再把中国钢挡在欧洲门外,最大赢家是谁?匹兹堡的烟囱笑出了猪叫。

有人提醒默茨:别忘了2018年。当时美国钢铝税落地,欧盟报复性关税瞄准美国摩托、牛仔、波本,结果哈雷直接跑泰国建厂,美国工人照样丢饭碗。如今德国若对中国钢加税,中国反手对德国汽车、机床、化工品开闸反制,画面太美不敢看。

默茨团队里也有人嘀咕:要不要先探探北京口风?可外交部刚放话“不欢迎单边加税”,这口风探得跟撞墙差不多。

德国工业联合会连夜发声明:建议政府用补贴、绿色转型基金、碳合同差价等办法救钢,而不是一税了之。道理都懂,可联邦财政早被能源补贴、难民支出、芯片法案榨得见底,哪还有余粮?

于是,默茨只能硬着头皮把“加税”两个字写进执政协议,像极了考前没复习的学生,先把名字写在卷子上再说。

民间段子手已经开工:德国钢铁业像被前任甩了的前女友,刚哭着找新男友默茨撑腰,新男友掏出的礼物却是“关税”——前任打你一巴掌,现任再补一刀。

中国钢厂那边也没闲着。宝钢、河钢、沙钢的朋友圈集体刷屏:东南亚新厂下个月点火,中东大订单排到明年,欧洲?随缘吧。配图是一艘艘散货船驶离连云港,船名都叫“不等你”。

德国媒体评论区更热闹:“当年默克尔带车企去中国,带回的是订单;现在默茨带钢厂去欧盟,带回的是税单。”

有经济学家在电视辩论里摊手:德国经济病了三年的根子是能源价格、官僚流程、技术迭代慢,钢铁只是症状之一。拿关税当止疼片,搞不好把整条腿锯了。

镜头一转,鲁尔区老工人对着记者镜头叹气:“我爷爷炼钢,我爸炼钢,我炼了半辈子钢,现在他们说炼钢需要靠税,不是火。”

夜里十二点,柏林总理府灯还亮着。默茨揉着太阳穴看文件,桌上摆着两份报告:一份写着“加税可挽救两万钢岗”,另一份写着“下游或流失八万岗”。他叹口气,把两份报告都塞进抽屉,跟助理说:“明天再说吧。”

隔天一早,德国最大汽车厂董事会发函:若钢价上涨超过8%,将把部分产线迁往匈牙利。默茨看完,把咖啡喷在了文件上。

故事讲到这儿,画面回到开头那个熄灯的钢厂办公室。老板关掉电脑,嘟囔一句:“早知如此,还不如当年多接点中国订单。”

德国到底能不能靠一堵关税墙救钢铁?中国钢材真会因此低头?欧洲下游是不是又要上演搬厂大戏?留言区等你开麦。

http://50061.net/chanpinzhanshi/865156.html

QQ咨询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