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这台加长林肯,不是车,是社交货币制造机
国庆节那几天,你要是路过上海新天地,保准能看到奇景。
人山人海,多到手机信号都得踮起脚尖才能够着你,但成百上千号人跟中了邪似的堵在那儿,既不是抢AJ也不是等哪个明星,而是在围观一台车。
一台长到你怀疑它过路口是不是得先跟交警打个招呼的林肯领航员Limousine。
那场面,与其说是车展,不如说是某种大型行为艺术现场。
我旁边一个姑娘,举着手机踮着脚,愣是拍了十分钟没挪窝,嘴里还念念有词:“我的天,这开出去,得配几个保镖才镇得住场子吧?”
我心里琢"磨,开这车上路,你担心的不该是保镖,该是后面堵成一锅粥的司机们会不会顺着网线来骂你。
讲道理,这已经脱离了“车”的范畴。
这玩意儿就是一个移动的、自带KTV包房和香槟吧台的、专供拍照发朋友圈的“社交神器”。
你以为林肯真指望卖这玩意儿?
别闹了。
他们压根就没想跟你聊什么发动机参数、扭矩数据。
他们太清楚了,在今天这个时代,一张能在社交圈里掀起波澜的照片,比一百页的性能参数表好用得多。
这就是上海新天地玩车节的核心奥义:车不重要,你和车的故事很重要,或者说,你和车的合影很重要。
这台车的存在,本身就是对传统汽车文化的一次降维打击。
过去那帮老炮儿,聊车得掀开发动机盖,听听声浪,聊的是情怀和机械。
现在呢?
大家的问题都特别实在:“这氛围灯自拍上相吗?”
“我那十几个姐妹塞得下吗?”
“从这个角度拍,能不能显得我腿长一米八?”
你看,需求变了,赛道也就变了。
林肯这帮人,简直是揣着用户心理学博士学位在搞营销。
他们精准地捕捉到了一个痛点:现代人的社交,越来越像一场演出。
而这台林肯领航员Limousine,就是林肯免费提供给你的、最顶级的舞台道具。
它把美式豪华那种过去显得有点傻大憨粗的印象,巧妙地包装成了一种可供分享、可供炫耀的“社交硬通货”。
你坐进去,门一关,外面世界的喧嚣就被隔绝了。
剩下的,就是柔光、真皮和你那颗准备惊艳朋友圈的心。
当然,肯定会有人在屏幕后面撇嘴:“切,不就是个加长版婚车么,土。”
要是搁十年前,这话没毛病。
但现在,当这台车停在潮流地标的中心,被无数镜头对准时,它的“土”就成了一种“潮”。
这是一种毫不掩饰的、理直气壮的“浮夸”,它在告诉你,豪华不再是藏着掖着,而是要拿出来一起玩的东西。
这背后,是整个消费逻辑的颠覆。
我们不再单纯为功能买单,而是为人设、为故事、为体验掏钱。
林肯在旁边摆的飞行家咖啡站,航海家宠物专区,都是一个路数。
他们在努力把一个冰冷的交通工具,变成一种有温度的生活方式标签。
而这台Limousine,就是这套组合拳里最响亮的那一记重拳,一个华丽的宣言。
它不为成交,只为出圈。
我从人堆里挤出来,回头又看了一眼那个庞然大物。
它静静地停在那,像一个沉默的观察者,看着一波又一波的人兴奋地与它合影,然后心满意足地离开。
我突然觉得有点恍惚,我们究竟是在消费一个产品,还是在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产品”,好在别人的朋友圈里,看起来“值得点赞”?
这道题,恐怕比怎么把那台林肯Limousine顺利开出新天地,还要难解。
http://50061.net/chanpinzhanshi/69401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