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岁老兵泪洒展馆,一枚勋章背后的浙江,藏着你不知道的抗战史

97岁老兵泪洒展馆,一枚勋章背后的浙江,藏着你不知道的抗战史

一位97岁的老爷子,站在一张黑白照片前,愣是半天没挪步。他那身洗得有些发白的绿军装,被胸前挂得满满当当的勋章,衬得格外精神。可就是这么一位硬朗的老兵,看着看着,眼眶就红了,手也开始微微发抖。

这一幕,就发生在浙江省档案馆里。这里头正在办一个关于抗战胜利80周年的档案展,老爷子叫郝龙清,是头一批来看展的人。说真的,咱们这些没经过事儿的后辈,看历史总隔着一层屏幕,觉得那都是故事。可对郝老爷子他们来说,那一张张泛黄的纸,一个个陌生的名字,就是他们活生生经历过的青春,是刻在骨子里的记忆。

整个展厅布置得特别有感觉,灯光打下来,你一走进去,就好像一脚踏进了八十多年前的那个风雨飘摇的浙江。这里没有干巴巴的文字罗列,五百多件档案,有照片,有文件,甚至还有当年的实物,全都在那儿静静地讲着话。

很多人一说起抗战,脑子里就是平型关、台儿庄,觉得浙江地处东南,似乎离主战场挺远。你要是这么想,那可就大错特错了。浙江是沿海前线,是日本人眼里的肥肉,也是咱们军民死磕到底的阵地。

就说空战吧。展览里提到了“八一四空战”,这可不是轻描淡写的一笔。你想想看,1937年的杭州笕桥机场,日本人的“王牌”木更津航空队,开着当时最先进的轰炸机,大摇大摆地就飞过来了,压根没把中国空军放在眼里。他们觉得,这就是一次武装游行。

可他们万万没想到,高志航带着咱们的第四空军大队,开着那些性能落后一大截的霍克-III战斗机,愣是从云层里钻出来,跟他们干上了。那一仗,咱们打下来好几架敌机,自己这边毫发无伤,直接打破了日本空军不可战胜的神话。那一天,是1937年8月14日,后来也成了咱们的“空军节”。这种以弱胜强的血性,就发生在浙江的上空。

展览里还有一部分,看得人心里堵得慌,那就是日军的罪行。大轰炸、屠杀,这些咱们都听说过。可档案里揭露的一些东西,真是让人脊背发凉。比如细菌战,这玩意儿比枪炮恶毒多了。

臭名昭著的731部队,不光在东北搞那些没人性的实验。他们的魔爪,也伸到了浙江。宁波、衢州这些地方,都成了他们的试验场。他们把带有鼠疫杆菌的跳蚤、谷物,从飞机上撒下来。老百姓哪懂这些,只看到天上掉“好东西”了。结果呢?瘟疫迅速蔓延,很多人不是死在战场上,而是死在这种无声无息的屠杀里,一个村子一个村子地绝户。这种痛,是刻在浙江这片土地的基因里的。

当然,苦难里也开得出人性之花。展览里有一组照片,记录的是营救美国“杜立特行动”飞行员的故事。1942年,杜立特带着一批飞行员轰炸了东京,算是狠狠给了日本人一耳光。任务完成后,他们因为燃料耗尽,只能在中国境内跳伞,其中大部分就落在了浙江。

当时的浙江老百姓,自己都吃不饱穿不暖,还随时面临着日本人的报复。可他们二话不说,就把这些从天而降的“蓝眼睛、高鼻子”藏起来,给他们吃的,带他们躲避搜捕。日本人后来为了报复,发动了“浙赣会战”,杀了二十多万手无寸铁的中国人。可即便这样,老百姓还是把多数飞行员安全地送了出去。这种善良和坚韧,你说,是不是比任何武器都更有力量?

镜头再拉回到郝龙清老爷子身上。他跟我说,他当年才16岁,就去参了军。因为有很严重的哮喘,上不了前线冲锋陷阵,就被分去当了医务护理员。

他没扛过枪,可他见过最多的血。每天,从前线抬下来的伤员,缺胳膊少腿的,鲜血淋漓的,就摆在他面前。他能做的,就是一遍遍地清洗伤口、包扎、喂药。他说,那时候最怕听到的,就是伤员在睡梦里喊“娘”,喊着喊着,人就没了。

老爷子摩挲着胸前的勋章,声音有点哽咽。他说,和平这俩字,太重了。咱们现在能安安稳稳地坐在这儿喝茶聊天,是无数人用命换回来的。

走出展馆,外头阳光正好,车水马龙。这种感觉特别奇妙,历史和现实,就在这一进一出之间,完成了交叠。

说到底,历史这东西,不是为了让我们去记恨谁,而是为了让我们明白自己是从哪儿来的。它就像一面镜子,照得出过去的苦难,也照得见今天的幸福是多么来之不易。忘了过去,那可就真成了没根的浮萍了。

http://50061.net/chanpinzhanshi/375788.html

QQ咨询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