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觉得很奇怪:日本横扫了大半个中国,为什么没有侵占陕西?
你有没有想过,日本侵华那么些年,几乎把中国的大部分领土都占了个遍,连西南那块地方都没放过,可偏偏陕西就像块铁板,日军怎么也攻不下来,似的。
要说到底,是他们没中意这一片地,还是陕西藏着什么别人没发现的秘密?有人说这是走了好运,其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实际上,背后隐藏的真相,比你想象得还要复杂得多。
真正让日本人明明逼到黄河边,却怎么也迈不开那一步的力量,到底是啥呢?
1937年,卢沟桥一出事,日本就彻底开启了全面侵华的行动,北平、天津、南京……一个接一个的城市都陷入敌手。日军一路扫荡华北,从北京一路打到河南,再从山东攻向武汉,战线一路推移,几次差点逼近陕西的门口。
那时候,陕西既不算什么富裕之地,也不是什么兵力强盛的重要战场,但它拥有一样东西,是别的地方没有的——天然的防护屏障。
黄河呢,基本上成了日本人攻不进去陕西的第一道障碍。从陕西府谷一直到韩城那段黄河,简直就是一条天然的防御线。
这段黄河沿着峡谷奔流,水势非常汹涌,河面宽窄不一,满是泥潭和沼泽,就连本地人都不敢轻易涉水,更别提外来的日军了。壶口瀑布那段,连鸟都飞不过去,船只想过都难。
1939年,有个叫山田的日军司号兵被抓了,他在审讯里说,部队刚试图渡河,眼见战友们连人带船被浪打翻,整个连队差点崩溃掉。不是他们不想过去,而是真的根本过不去。
可是,这还不是全部。八路军早就洞察到日军有可能从黄河进入陕西的打算。留守兵团的司令员萧劲光亲自指挥,沿着黄河西岸修筑了一条绵延的防线。
从观察哨到掩体,从碉堡到火力点,都布置得清清楚楚,还在战术上玩了个阴谋,只要日军胆敢涉水,就等着他们渡到河中,然后突然发起猛攻。
就算日军在渡河的同时,我们也准备好了兵力,从别的段口偷偷渡过去,打他们个措手不及,把他们后方也搞定。
从1938年到1939年,日军试图越过黄河不下二十次,可惜都没碰着头。宋家川的渡口最有名,四次猛攻,结果全都被我们挡下来,日军骂娘都来不及呢。
黄河那关过去以后,潼关又成了个死门。这个地方从古到今都是兵家争夺的重点,四面被崤山、黄河、渭水和华山包围,地势险得很,要命的那种。
国民党军在这儿布下了大量兵力,胡宗南亲自到场指挥,中央军坚守不退。到1938年3月,日军猛轰5400多发炮弹,但一寸土地都没能攻下来,连潼关的影子都没看到。
从地理来看,陕西就像个天然的要塞,黄河和潼关就像那两扇结实的大铁门,谁也别想轻松推开。
说到底,光凭这天险可不行,要是人不行再好的地势也白费力气。
这个时候,国民党和共产党之间难得有了点默契。八路军主要负责黄河中上游的防御,从府谷一直到宜川,几乎每一块土地都有他们的身影。
从1938年到1942年,八路军跟日军搏杀了七八十场,王震旅也被调回来增援防线,就一个目标:绝不让日军渡过黄河哪怕一步。
国民党方面也是毫不马虎,胡宗南把守潼关,40万中央军死守在那里。陕军孙蔚如的部队更是坚持了整整三年,牢牢把持中条山,把日军11次扫荡全都阻挡住了。
日本人气得直跺脚,骂他们是“山中铁柱”,动也动不了,炸也震不散。
合作嘛,也不是一路顺风哈,像1939年的陇东事件,双方确实有点小摩擦。不过说到底到了紧要关头,大家心里都清楚敌人是谁。
在中条山那年,孙蔚如带队拼命抵抗,伤亡中坚持住,把日军三个师团硬是拖了下来。虽然最后还是败了,但这段时间让黄河防线多赚了点缓冲的时间。
难道日本人就真打算放弃陕西了吗?当然不是啦,他们可不是傻瓜。其实,日军当初确实打算去攻打陕西。
其实早在1942年,日本就敲定了“五号作战计划”,计划派出40万大军直奔陕中地区。可遗憾的是,计划还没正式启动,太平洋那边的局势就变得一团糟。
1941年,珍珠港事件一发生,美国正式加入战斗,整体局势一下子变得完全不同了。
日本的军力被迫调去太平洋战场,原本打算攻陕西的部队,一部分转去了缅甸,另一部分去了菲律宾,自己这边都忙不过来,哪还有心思去追着黄河那边搞事情呢?
更别说,按战略考虑,陕西其实并不是他们的“首选目标”。
陕西黄土高原沟壑密布,地势复杂得很,机械化部队在这可发挥不出什么作用。一到这儿,坦克、装甲车就变成了摆设,只能靠步兵拼了命硬拼。
日本人一直坚持“以战养战”的策略,也就是说,打到哪儿就得从那儿掏资源补给。
陕西这地方,面积挺大,但人口稀疏,粮食收成也不怎么丰富,资源更是紧缺。你说能从这儿弄走点啥?兵力也有限,工业水平更别提了。
要比起来的话,湖南和湖北才算是真正的战略要地,不光交通便利,还拥有丰富的资源,打下来还能养活兵力。所以后来四次长沙会战,他们宁愿拼死在湖南,也不愿再去碰西北那些硬骨头。
别以为陕西就真是平安无事的地界,从1937年到1945年这一段时间内,陕西也没少尝苦头。
日军飞机在陕西发动了超过560次空袭,投入了一万多枚炸弹,造成四万多间房屋被夷为平地,死伤人数突破一万。1939年3月7日,日机对西安进行袭击,导致600多名平民当场丧命,连学生王尚武也在那次爆炸中遇难。
不过陕西人可没因此被吓倒。当时陕西人口还不到一千万,却征集了115万兵士,几乎每九个人中就有一个去当兵。陕甘宁边区也单独抽调了3万人参军。
关于粮食,1941到1945年,陕西交的大军粮,占了全国的7.7%,人均的负担远远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工厂没曾有一刻停歇,沿海的大批企业纷纷迁往陕西,比如宝鸡的申新纱厂,直接搬到窑洞里,继续生产军服。西安的大华纱厂,每个月都会向前线供应军需品,价值超过70万元。
你以为他们只是死守不让敌人攻进来?其实不然,他们正用生命和汗水,支撑着整个抗战的后方。
从1937年八路军东渡黄河,到1945年日本投降,整整八年时间里,陕西从未被敌人占领过一天。府谷县城曾被日军短暂掌控几小时,不过很快就被赶走了,再也不敢回来。
你看啊,说日本为什么没来打陕西,不是他们不愿意,而是真的打不动。
黄河拦住了他们的去路,潼关让他们难以前进,国民党和共产党两边的防线硬如钢铁,军民的决心更是紧紧咬住每一寸土地。到了形势变化的时候,他们也清楚,陕西这块锅,他们根本端不动。
日本人在中国炸遍了大半,偏偏陕西那儿,根本没敢跨进半步门槛。
这不是啥奇迹,是中国人一块拼出来的成就,是千万陕西人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安全线。历史从来不骗人,它只是静静地等着我们去领会。
今天回头一看,别再说陕西是走了运。真正的好运气,是我们身边那群从不轻易认输的人,一直坚持到底的精神。
http://50061.net/chanpinzhanshi/91200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