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豆协会主席拖拉机上紧急喊话!中国订单量为零,50万豆农陷入困境

凯莱布·拉格兰坐在拖拉机上,背后是金灿灿的大豆田。面对美国广播公司的镜头,他眉头紧锁:“收获季节到了,但中国的订单是零。”

九月正值美国大豆收获季,中西部广阔的农田里一片丰收景象。然而这丰收的喜悦背后却笼罩着深深的忧虑——中国这个曾经最大的买家,今年对美国大豆的订购量竟然为零。

美国大豆协会主席凯莱布·拉格兰再也坐不住了。9月19日,他在拖拉机上接受直播采访,向美国总统特朗普发出紧急呼吁:“我们需要强大的市场和机遇。中国是我们最大的出口市场,美国有50万大豆种植户依赖中国市场生存。”

#优质图文扶持计划#01 危机显现,美国大豆遭遇历史性滞销

美国大豆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根据美国大豆协会发布的报告,在2018年之前的七年里,美国生产的大豆平均有28%出口到中国,占同期美国大豆出口总量的60%。

在2023至2024市场年度,美国向中国出口了近2500万吨大豆,远超向第二大市场欧盟出口的490万吨。然而如今,这一贸易关系几乎完全中断。

拉格兰在接受《财富》杂志采访时警告,美国大豆迎来收获季,但历来是最大买家的中国却未下达任何订单,豆农面临的“形势极其严峻”。2025年美国大豆产量预计达43亿蒲式耳,是历史第六高水平,却面临没有买家的尴尬局面。

价格暴跌让情况雪上加霜。9月美国大豆现货价已跌至每蒲式耳8.83美元,远低于生产成本普遍在12美元的水平。这意味着多种多亏,豆农正处于两难境地。

“包括我本人在内的许多农户除农场外就没有其他收入来源,当你最大的客户突然消失,情况就非常糟糕了。”拉格兰在采访中这样表示。这番直言不讳的讲话,道出了美国中西部农业带的真实困境。

02 深度分析,贸易政策改变市场格局

这场危机并非突如其来,而是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发酵的直接结果。2025年4月,特朗普政府加征对等关税后,中国海关总署同步封死美国大豆经第三国绕道的路径。

关键问题在于价格竞争力。由于关税问题,美国大豆价格比南美高出20%,在市场上完全失去优势。拉格兰指出:“我们需要改变,现在就需要。”

市场规律无情,中国企业必然选择价格更低、流程更稳、税负更轻的替代来源。数据显示,2025年前7个月,中国从巴西进口的大豆总量达4226万吨,而自美国的进口量下降至1657万吨,双方差距扩大至近2.6倍,创下五年来最高纪录。

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与巴西不仅达成大豆采购协议,还实现了标准互认和人民币结算。2025年,中国把1200万吨新季大豆订单全部给了巴西和阿根廷,美国份额直接归零。

全球大豆贸易格局正在重构。巴西凭借稳定供应和成本优势,成为中国首选合作伙伴,2025年出口量预计突破1亿吨,而美国面临仓储和物流瓶颈。特朗普的“增购四倍”要求被农业专家视为不切实际,因为中国供应链已深度绑定南美。

03 连锁反应,农业州面临全面冲击

大豆滞销带来的冲击波正席卷美国农业州。美国大豆协会测算,若僵局持续,产业将损失50亿美元,700万吨滞销大豆带来40亿美元直接冲击,连带影响或达180亿美元。

金融领域已感受到压力。2025年第二季度,美国银行农业贷款不良率飙到6.2%,为十年最高点。部分银行收紧信贷,农村违约上升,农业保险理赔激增,小镇银行开始承压。

农业机械行业也遭波及。约翰迪尔公司已在两个州的工厂裁掉238人,农机需求下滑信号明显。这些连锁反应正在中西部农业州形成恶性循环。

《纽约时报》在相关报道中称农民“感到被背叛”,却回避了背后的政策成因。特朗普政府的关税策略将农户置于对华贸易摩擦的最前线,却未配套任何长期有效的补偿机制。

拉格兰在8月19日致特朗普的信中就已警告,美国大豆种植户正面临“极大的”财务压力。随着收获季迅速到来,美国就大豆出口与中国越晚达成协议,美国豆农受到的冲击就越严重。

04 前景展望,美国大豆何去何从

面对日益恶化的形势,拉格兰对特朗普疾呼:“我们需要立即行动,而不是空谈。”他强调,大豆出口是季节性的,销售和物流需要规划,如果再等几个月,中国市场就会转向明年一月和二月开始收获的巴西大豆。

然而前景并不乐观。特朗普政府虽在9月19日宣布延长中美贸易休战期,但未提取消关税。而中国的大豆进口多元化战略已稳步推进。2024年中国进口大豆1.05亿吨,其中来自美国的仅2213万吨,占比21%;巴西则狂揽7465万吨,占比高达71%。

更根本的是,中国的大豆依存度已跌破15%,粮食安全战略下,多元化是必然选择。中国不仅加强与巴西、阿根廷的合作,还首次从乌拉圭进口超过100万吨大豆,刷新双边贸易纪录。

拉格兰在拖拉机上喊话的画面,折射出美国农业面临的深层矛盾:政治决策与经济利益之间的脱节。贸易战中没有真正的赢家,但各方承受的代价并不均等。

在这场关税较量中,中国实现了供应体系的重构,美国则失去了传统出口市场。而付出最惨重代价的,正是那些曾依赖“大豆换美元”的中西部农民。

美国中西部农田里,大豆收割机仍在轰鸣,但收获的喜悦已被滞销的忧虑取代。“如果再等几个月,中国市场就会转向巴西大豆。”拉格兰的警告回荡在秋天的田野上。

仓库里堆满卖不出去的大豆,而曾经最大的买家已在别处找到供应商。贸易规则已然改变,任何一个主动破坏信用的一方都难逃反噬。

http://50061.net/chanpinzhanshi/602937.html

QQ咨询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