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对中国提升关税至50%,涉及1400个商品,态度比美国更强硬

墨西哥这招动作挺出乎意料,但其实也算在情理之中。作为拉美最大的经济体,它夹在美国和中国之间,总得找到个折中的办法。9月10日,墨西哥经济部长马塞洛·埃布拉德在记者面前直言不讳,宣布要对中国等亚洲国家的汽车加征50%的关税,这比美国现在的一些措施还要严厉。

这份提案里面一共涉及1371个税目的商品,大概有1400多种,进口总额达到520亿美元。汽车行业受影响最大,从原本的20%关税一下子飙升到50%,这几乎是在封堵中国车企的出口通道,算是下了狠手。

今年前7个月,中国对墨西哥出口了27.2万辆车,增长了25.5%,比亚迪、奇瑞这些品牌在那边刚站稳脚跟,现在就要应付成本翻倍的压力。中国已经是墨西哥第二大贸易伙伴,搞这么一出,不光让中国企业眉头紧皱,墨西哥的消费者和产业链也难免跟着受影响。

提案虽然还得经过国会审议,但执政党占了大头,基本没什么悬念。墨西哥政府表示这是为了保护本土制造业,确保32.5万个工作岗位不被丢失。可大家心里都清楚,这背后其实多少有美国的影子在里面。

9月3号,刚从墨西哥回来的美国国务卿马尔科·鲁比奥,和那边谈了移民、禁毒还有供应链调动啥的。没过几天,墨西哥就拿出这个新计划,搞得人有点难以置信。美墨加协定到2026年还得再审一次,美国想通过“友岸外包”这招,把北美的供应链重新拉到自己这边。墨西哥这步,感觉像是提前亮明态度,打个样子。

韩国、印度、印尼这些国家也没幸免,但中国出口量最大,受影响最严重,覆盖面也最广。除了汽车之外,还包括钢铁、纺织、塑料、玩具、摩托车这些中国的强项产品。墨西哥统计局调查发现,这些大多是基础工业的原料和投入品,加征关税后,国内企业的成本肯定会上涨,供应链恐怕会出现断裂。

9月12日,中国商务部回应时表示,希望墨西哥能慎重考虑,别走单边主义的路。九月十五日,外交部发言人林剑也表达了类似看法,强调中墨两国都是发展中国家,应该追求互利共赢。消息一出,全球供应链又得重新安排,中国的企业可能会转向其他拉美市场,或者干脆在墨西哥设厂来避税。

不过眼下,出口肯定会受点影响。就美国那头,特朗普团队正忙着重新议论美墨加协定,九月五号已经开始进行公众咨询,预计十月四号就会正式推进。墨西哥选在这个时候出手,明显就是想在谈判桌上争取更多利益。

墨西哥的关税牌,怎么就打得这么急

谈到墨西哥的关税调整,其实是总统克劳迪娅·辛鲍姆上台后落实的一项产业政策。她1推出的“墨西哥计划”,特别强调增加本土生产,减少对进口的依赖。到了9月9号,她把这个提案提交给了国会,主要针对那些还没有签署自贸协议的国家,关税上涨的幅度在10%到50%之间。

经济部长埃布拉德说,这事儿不针对谁,主要是为了促进本土产业的发展。不过一看名单,汽车、钢铁这些恰好是中国的拿手好戏。墨西哥市场里,中国品牌的轻型车销量占了20%以上,甚至通用、福特在中国的工厂生产的产品也都销到那边去。

加了税之后,这些车的价格肯定得往上走,当地的经销商得重新算算利润和成本。纺织品和服装也在名单里头,税率高达50%,本地纺织行业本就薄弱,还得靠进口补充,结果加税就是让物价再往上抬。塑料制品、玩具、摩托车这些日常用品和工业品也难免受影响。

这份清单占墨西哥关税码的16.8%,影响范围挺大的。墨西哥说是为了保护就业,但这些产品国内的生产链还不完整,加税一来可能会推高物价。专家们说,背后主要还是美国施加压力。特朗普当年推高关税,现如今美国又担心中国通过墨西哥绕过关税直接进入北美市场。

美墨加协议里有个原产地规定,可实际上执行起来漏洞不少。最近中国对墨的出口猛增,到了2024年就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墨国内的经济学家提醒说,这一招主要是为了让明年审查的时候能讨好一下美国,免得被扣上“通过中国后门”的帽子。中国驻墨使馆保持冷静,但态度很明确:反对用各种借口搞贸易胁迫。

孙岩峰等学者指出,美国在移民和毒品问题上给墨西哥施加了很大压力,逼得它不得不靠边站“去中国化”。墨西哥左翼政府原本和中国关系挺好,但面对现实的压力,最后也只能妥协。提案一旦过关,预计到今年年底前会逐步开始实施。

中国企业得赶紧调头,拉美的巴西、智利啥的也许能走个备胎路线,不过整体战略得变变了。在如今全球贸易形势下,这类针对性的壁垒越来越多,墨西哥这一招,拼的就是在中美较量中能多捞点好处。

中国怎么应对,未来影响几何

中国方面反应挺快,商务部赶紧劝墨西哥三思,提醒别在单边霸凌上让步。外交部也表态,要坚持维护开放、非歧视的经贸环境。中墨之间的贸易量挺大,中国还是墨西哥在全世界的第二大合作伙伴,去年两边的贸易总额超过千亿。加了关税以后,中国出口企业的成本上升了,竞争力也受到影响。

汽车行业受到影响最明显,比如比亚迪啥的,已经在墨西哥搞了工厂,但短时间内出口肯定会有所减少。钢铁出口也受冲击,本来墨西哥依靠中国的廉价钢材搞基础建设,现在价格一涨,工程成本就上去了。纺织、塑料这些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国做得挺好,加征关税等于让墨西哥本地的中小企业更难做事儿。

墨西哥自己也得掂量着办啊,要是本国消费者买东西贵了,工业用的原料价格上涨,通胀风险也跟着升高。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国产品在墨西哥进口里头占比挺高的,加税一搞,供应可能就会变紧。专家们估计,这会把墨西哥的预算赤字搞得更大,原本打算多收点税,没想到经济这会儿反而放慢了脚步。

从长远来看,中国可能会采取反制措施,比如限制对墨西哥出口某些产品,或者把目标转向其他市场。拉美地区一直是中国出口的重要方向,对墨西哥的依赖也挺大,不过也可以考虑把份额分散一些,像阿根廷、秘鲁这些国家。美墨加协定即将重新谈判,美国希望加强规则,限制中国的影响。特朗普团队还在征求企业的意见,关注的重点是产业链的转移问题。

墨西哥经济部长表示会逐步推进这个计划,不过年底之前也不能完全排除执行的可能。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分析,原因在于美国不断施加压力,墨西哥试图采取折中策略应对。不过,这样的平衡可不太容易走下去,讨好美国的话,可能会失去中国市场的份额。辛鲍姆总统强调不是为了制造冲突,而是推动工业自我增强。但实际上,墨西哥距离美国太近,经济对美依赖也相当深。

到2025年,贸易数据可能会发生变化,中国对墨西哥的出口增速也许会放缓。随着全球供应链重新布局,咱们中国企业得赶紧加快本地化的步伐。观察者网评论说,墨西哥那签字的手,可能还是握在美国那儿。中国保持冷静,强调互利共赢,但必要时,也会护着自身权益。这事还没完呢,接下来谈判怎么走,还得看后续发展。

这次墨西哥的这波动作,真把中美墨三边关系给搅得挺热闹的。提出要豁免美国、加拿大、欧盟和日本这些都签了自贸协定的国家,结果一下子就搞出个明显的隔阂。那些没跟着签的国家,比如中国、韩国、俄罗斯、泰国啥的,就免不了要吃点亏。

墨西哥媒体提出,中国是南美的重要伙伴,不过北美方面的压力不小。9月15号,辛鲍姆表示,本周会和中国谈关税的事情,外交部也回应说,中墨之间应当本着合作共赢的原则。现在贸易摩擦升级,形势挺严峻。专家们分析,这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更牵扯到地缘政治的角逐。美国用关税作为工具,试图重新布局联盟圈,墨西哥也跟着跟风,增加了局势的复杂性。

以后啊,中国或许会更用力推进“一带一路”在拉美的布局,想绕开那些壁垒。墨西哥拼命加税,虽说短时间可以保护本土产业,可长远来看,供应链可能断了大半,风险也跟着飙升。现在全球贸易变得越来越碎片化,各国都在拼命自我保护,形势真是越发复杂。

中国出口为主的经济模式得改变了,得靠内需拉动和多样化市场来支撑。这次的形势摆在眼前,大家都看得很明白,中国企业也都醒过来了,调整策略变得刻不容缓。

http://50061.net/chanpinzhanshi/596664.html

QQ咨询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