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力测试图引围观:右上角人脸藏玄机,真没人能找出第二张?
眼力测试图引围观:右上角人脸藏玄机,真没人能找出第二张?
最近网上这张“找人脸”的图火了,评论区吵得跟过年似的。有人说“三分钟内找到第二张的是天才”,有人拍胸脯“我就不信邪”,更多人对着屏幕扒拉半天,最后回一句“就看见右上角一张,其他地方压根没东西啊”。
咱先唠唠这图到底啥样。整体画面不算复杂,深浅不一的灰色块堆叠着,有点像打翻的铅笔灰混着点噪点。按常理说,这种测试图要么藏在小细节里,要么用颜色对比玩花样,可这张图偏不——除了右上角那明显的人脸轮廓(眼睛、鼻子、嘴巴位置都挺清晰),其他区域全是模糊的色块,怎么看都像随机涂抹的。
我盯着屏幕足足看了二十分钟,手机屏幕都快贴到脸上了。先扫右上角,确认那张人脸没问题;再从头开始,从左到右、从上到下逐块排查。浅灰区?全是乱糟糟的纹路,没眼睛没鼻子的;深灰区?倒是有几个长条状阴影,可怎么看都像随便画的笔触,凑不成人脸的结构。最绝的是中间那片空白地带,白得透亮,连个褶皱都没有,更别提藏人脸了。
群里问了一圈,同事老张说他戴了副防蓝光眼镜再看,结果除了右上角那张,其他地方“连个影儿都没多出来”;邻居王姐带着她儿子(五年级小学生,据说“找东西贼灵”)一起瞅,孩子扒拉半天直嘟囔“阿姨,真的只有那张大的”;就连平时号称“找茬王”的发小,这次也认怂了:“兄弟,我服了,这图是不是故意耍我们?”
要说为啥大伙儿都盯着右上角找,可能跟视觉习惯有关。人对面部特征本来就敏感,图里刚好在显眼位置画了张清晰的人脸,注意力自然就被“吸”过去了。至于其他区域,颜色杂、线条乱,大脑自动就把它们归成“背景噪音”,根本不会仔细分析——这跟咱走在马路上,能一眼认出熟人,却注意不到路边广告牌上的小字是一个道理。
不过也有较真的网友翻出类似测试图的原理解释:有些“隐藏人脸”其实是利用了“负空间”或者“轮廓补全”的视觉错觉,比如两个分开的色块,大脑会自动把它们拼成一张脸。但这张图里,除了右上角那张,其他区域连基本的“补全条件”都不满足——色块分布太零散,没有形成眼睛、鼻子的对称轮廓,更别说嘴唇的弧度了。
截止到现在,我刷了上百条评论,还真没看到有人说“找到了第二张”。有人说这是“智商测试”,我觉得倒不至于——毕竟视觉测试本来就因人而异,有人天生对细节敏感,有人更关注整体,这很正常。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张图确实把“藏人脸”的套路玩明白了:用一张明显的人脸吸引注意力,再用杂乱的背景干扰判断,最后让大多数人得出“只有一张”的结论。
说到底,这类测试图的乐趣不就在于“大家一起找,各有各说法”吗?就算最后真没人找到第二张,也犯不着较真——毕竟咱又不是专业找茬选手,图个乐呵,活动活动眼睛,也算没白折腾。
亲爱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http://50061.net/chanpinzhanshi/263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