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车里的大实话:十二万的雅阁,这漏到底能不能捡?
朋友们,前两天钻进二手车市场溜达,本想着就是凑个热闹,结果愣是被一辆白色的准新雅阁给勾住了魂。
那家伙,屁股上的“广汽本田”四个字在阳光下还挺亮堂,牌照是云南普洱的,挂牌三年多,跑了五万公里出头,老板开口要十二万多。
说实话,这数字一出来,我心里的小算盘就噼里啪啦响了。
十二万多,买个B级车里的常青树,听着好像不亏?
但这年头,买新车跟渡劫似的,一不留神就成了“等等党”的笑话;可买二手车,那更是脚踩两条船,一边是捡漏的狂喜,一边是掉坑的恐惧,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绕着那车转了两圈,我脑子里突然蹦出个念头。
这雅阁到底是何方神圣?
想当年我刚摸方向盘那会儿,它就已经在B级车市场里横着走了,什么帕萨特、迈腾,在它面前都得叫声“前辈”。
一晃这么多年,德系对手们一个个涡轮增压玩得风生水起,又是双离合又是颗粒捕捉器的,技术名词听着都头大,雅阁却好像还是那个稳如老狗的“少年”。
你说神奇不神奇,任凭车市风云变幻,它就像个在泥潭里摸爬滚打,但每次起身还能拍拍灰,掸干净身上泥点子的狠角色。
特别是从第七代车开始,雅阁在中国市场简直是开了挂。
我记得那时候,谁家要是提了辆雅阁,那绝对是方圆几里最有面儿的人。
它不像皇冠那么老气横秋,也不像奥迪A6那样官味十足,它就恰到好处地戳中了那个年代中国家庭对“高级轿车”的所有幻想——大气、可靠,开出去既不张扬,也绝不掉价。
它就像我们青春里那个成绩稳居前五,不爱说话但办事靠谱的同学,虽然不是最闪耀的,但最后往往混得最好。
打开车门,一股子“本田味”扑面而来。
不是啥高级皮革香,就是那种混合着塑料和织物的,让人很熟悉的味道。
我一屁股坐进去,立马就琢磨开了。
这车怎么就从云南普洱那么个山清水秀的地方,跑到我们这儿来了?
普洱那地方,生意人多,可他们不都偏爱陆巡、普拉多那种大家伙吗?
开着雅阁这种“小身板”在盘山路上跑,那感觉……就好像让一个西装革履的绅士去爬野山,会不会有点水土不服?
捣鼓了一下车机,配置还挺有意思。
1.5T的发动机,代号L15BN,江湖人称“地球梦”,虽然一度因为“机油门”的事儿闹得沸沸扬扬,但本田愣是靠着技术升级给扛了过来。
这事儿就挺妙的,换别的牌子,可能早就被打趴下了,但本田就硬是能把一手烂牌打回来。
你别说,开起来还真不肉,CVT变速箱平顺得像德芙巧克力,高速上稳得一批。
什么车道保持、主动刹车,听着玄乎,但对我们这种懒人司机来说,简直是救星。
最让我觉得有点意思的是那个双区空调,主驾嫌热,副驾怕冷,谁也别委屈谁,这不就是家庭和谐的秘诀嘛!
不过,话说回来,这车真就那么完美?
我坐到后排体验了一下,嘿,立马发现了问题。
我这一米八的个子,头差不多就要顶到天花板了,稍微坐直点就得表演“缩头功”。
还有那个胎噪,车一跑起来,那声音呜呜的,跟自带背景音乐似的,隔音这块,本田确实有点“偏科”。
可你要是说它空间小吧,后备箱又能大得让你怀疑人生,搬家拉个货,比好多SUV都能装。
这种矛盾的设计,就跟这车的气质一样,主打一个让你又爱又恨。
十二万多,到底值不值?
这问题就像在问“豆花应该是甜的还是咸的”,永远没有标准答案。
四年掉了差不多十万,折旧率看着吓人。
可你再算笔账,现在这油价,百公里六毛钱的油费,简直是给我等“打工人”续命。
一年养车成本一万左右,妥妥的经济适用男。
这雅阁的保值率,在B级车里一直是个奇迹,跟同级别的“死对头”凯美瑞比起来,俩兄弟简直是二手车市场的“理财产品”,谁也别笑话谁。
但要说驾驶乐趣,凯美瑞那种四平八稳的感觉,开起来总觉得像是在开船,而雅阁呢,虽然算不上运动健将,但至少还保留了一点点“人车沟通”的感觉,不至于让你在方向盘后面睡着。
这车适合什么人?
我觉得吧,它就像一个踏实本分的“老好人”。
你要是追求极致的操控,想体验人车合一的快感,那出门右转找宝马3系。
你要是图个新鲜,想玩点智能化的花活,那一堆新能源车正在向你招手。
可如果你就是想找个省心、皮实、保养便宜的代步工具,每天通勤买菜,偶尔带上家人出个远门,那这辆准新雅阁,可能真的就是你的“菜”。
现在新能源的补贴越来越少,充电桩也不是哪儿都有,反倒是这些经典的燃油车,又成了很多人心里那个“退而求其次”的靠谱选择。
说到底,买车这事,跟找对象没啥两样。
有人喜欢年轻貌美的,有人喜欢成熟稳重的,没有谁对谁错,关键看你心里那杆秤,到底偏向哪一边。
那么,换成是你,你会为这辆来自彩云之南的雅阁,掏出那十二万吗?
评论区聊聊呗。
http://50061.net/yiangtiyujieshao/88458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