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这战术太狠:先轰加沙医院,引来救援再补炸,还说是意外

这篇文章是深度整理的内容,主要用来交流和学习,它不代表日新说的立场或看法。

以色列轰炸了加沙南部的纳赛尔医院,导致至少19人不幸丧生,其中还有两名是《中东眼》的记者。这次轰炸特别残忍,主要是因为它采用了“二次打击”这种特殊的军事手段。

这种策略在战场上常被用到:一开始,会通过空袭打击某个地方,紧接着,等记者、看热闹的人和救援队伍到了那儿,又会对着同一个地方再来一轮轰炸。这种做法就是想让平民伤亡更多,特别是针对那些豁出命去救人的人。

【从阿萨德到基地组织:一种普遍的致命战术】

以色列不是第一个也不是唯一一个采用“连环爆炸”策略的军队。早在2005年那会儿,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就发出过警报,说“恐怖分子”可能会用第二次爆炸装置来对付那些去应对第一次袭击的救援人员,造成伤亡。

叙利亚内战期间,巴沙尔·阿萨德政府搞了个“双重轰炸”,这事让他们臭名远扬,害得好多救援人员,像“白头盔”这样的,都伤亡惨重。2012年的时候,以前《星期日泰晤士报》的记者玛丽·科利文,在霍姆斯的一个临时新闻中心,碰到了叙利亚政府军的第一次轰炸,结果没多久,第二次轰炸又来了,她就这么没了。后来美国联邦法院说,这次轰炸就是冲着玛丽去的,想堵住她的报道。

“连环爆炸”手段常被武装团伙采用,目的是为了让伤亡人数更多,给平民带来极大的心理冲击。就拿2004年来说,基地组织在巴格达的约旦大使馆周边搞了两次连环炸弹攻击,导致100多人丢了性命。伊斯兰国(IS)那些武装分子也多次用这招,想尽可能多地伤害那些赶去最初爆炸地点救援的人和遇难者的亲人。

俄罗斯在跟乌克兰的冲突中,也频繁采取了那种战术。他们对敖德萨实施的双重攻击,害得至少20人丢了性命,其中还有不少是救援人员。虽然美国对以色列在加沙的行动支持得那叫一个无条件,但他们对俄罗斯用这招却特别不满,直接批评说是“一再袭击”,害死了救援人员和前线应急人员。

说来也怪,美国在“反恐战争”那会儿,自己也玩过“一石二鸟”的把戏。2012年的时候,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在巴基斯坦北边的瓦济里斯坦,用无人机炸了个地方,结果误中了正在那处理爆炸现场的救援队伍。

【以色列对“双重打击”的系统性使用】

周一,纳赛尔医院遭到袭击,这并不是以色列头一回采用“双重手段”。

2025年7月,《+972》这份以色列杂志披露了一件事情。据说,以色列在加沙北部搞了一次行动,干掉了哈马斯的一名指挥官,但不幸的是,同时也误杀了两名以色列人质。之后呢,他们又来了个“二次打击”,把第一次轰炸后跑到现场的一堆巴勒斯坦平民也给杀了。这本杂志还说了,以色列对加沙的一些学校也动用了“二次打击”的手段,目的就是为了不让救援的人去救那些藏在学校里的孩子。

加沙民防的头儿阿里·卡瓦斯跟《+972》说了,救援的人一到首次被炸的地方,往往“没一会儿”就又遭空袭了。他说,4月份的时候,在贾巴利亚,有22个救援人员在救一个被炸毁的住宅时,被以色列的无人机来了个“二次打击”。

有时候,这种二次轰炸会在头一轮轰炸几天后再次出现。到了2024年9月,加沙城里有两个兄弟和一个表亲,在挖他们被炸毁的公寓废墟时,不幸丧生了。根据《泰晤士报》的说法,对那座楼的第二次轰炸,是在第一次轰炸后的两天才进行的。

这种战术就是为了尽可能多地伤人,它给那些报道战争罪和暴行的记者带来了巨大风险,因为他们总是冲在最前面,第一时间赶到袭击地点。有好几个人权组织都统计过,在加沙冲突里,已经有至少246名记者丢掉了性命。这样一来,这场冲突就成了新闻工作者遇到过的最危险的战场之一。

http://50061.net/yiangtiyujieshao/540737.html

QQ咨询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