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悄然布局!15 只筹码大幅集中滞涨股曝光,投资新方向?
机构暗中收集筹码,这15只滞涨股藏着什么秘密?
浙江鼎力的股东们今年可能有些郁闷。
公司上半年赚了超过10个亿,利润增长近三成。
出口业务做得风生水起,海外市场不断拓展。
但它的股价今年以来却跌了接近18%。
稳稳地跑输了同期上涨的大盘。
这种业绩与股价的背离,引起了长江证券、中邮证券等多家机构的注意。
它并非个例。在市场热度都聚焦在暴涨题材股时。
有一部分股票正悄无声息地发生着筹码集中的变化。
股东户数大幅减少,但股价却迟迟没有启动。
🧐 机构看好这些行业,你的持仓在其中吗?
本周,有59家机构发布了超过1600次“买入”评级。
医药生物行业以94只个股被覆盖,成为机构最看好的方向。
电子行业紧随其后,有80余只个股获得机构青睐。
东方证券的观点是,医药行业正在经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
创新药出海才刚刚开始,未来的成长空间很大。
再加上机构仓位低和估值处于底部,现在可能是配置的好时机。
除了赛道高景气的行业,稳健的白马股也备受推崇。
美的集团获得了14家机构给予的“买入”评级。
其上半年业绩增速创下了多年来的新高,并首次进行了中期分红。
长城汽车、比亚迪、海尔智家等也位列机构关注度前列。
这些公司通常业务稳固,并且具备强大的全球化布局能力。
在复杂的宏观环境下,这种经营韧性被机构所看重。
📊 筹码正在集中,是谁在悄悄买入?
数据显示,有41只获得机构评级的个股,股东户数减少了超过一成。
这意味着流通中的筹码正变得集中,可能流入了大户或机构手中。
基础化工、机械设备、电子和计算机行业是这类股票的集中地。
伊戈尔的股东户数变化非常显著,减少了接近38%。
公司上半年营收增长了20%,其数据中心变压器业务取得了突破。
产品卖到了日本和美国市场,并有望受益于AI数据中心的建设浪潮。
共创草坪和甘化科工的股东户数也大幅减少了超过30%。
这两家公司上半年的利润增幅都超过了20%。
业绩增长叠加筹码集中,值得玩味。
新北洋、奥赛康和腾亚精工,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幅均超过100%。
润贝航科和博彦科技的增幅也超过了50%。
🚨 这15只滞涨股,是机会还是陷阱?
表现最为突出的是那些筹码高度集中却滞涨的股票。
共有15只个股的股价跑输了同期上涨13.75%的上证指数。
其中甚至有8只股票的年线至今仍然是下跌的。
浙江鼎力是其中跌幅最大的,但也是机构关注度很高的。
五粮液今年以来股价下跌超过5%。
但其最新股东户数下降了近13%,且有6家机构给予了“买入”评级。
华鑫证券认为其营收稳中有增,全年业绩有望稳健增长。
中兴通讯的股东户数减少了超过14%。
年内股价仅上涨5.55%,同样获得了6家机构的联手推荐。
长城证券的观点是,公司全面投入AI,业务结构调整带动了收入增长。
作为ICT行业龙头,其加快从连接向算力拓展的策略被机构认可。
但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降了近12%,这是一个需要留意的点。
💡 筹码集中股价却下跌,背后可能有这些原因
筹码集中但股价不涨,这种现象确实值得深思。
有时可能是主力资金在刻意打压股价,以制造恐慌情绪迫使散户卖出。
从而能够在更低的价位吸收到更便宜的筹码。
整个市场环境或行业层面的利空也可能会拖累个股。
即使筹码集中,面对系统性风险,主力可能也会选择观望甚至暂时放弃拉升计划。
股价处于相对高位时,筹码集中有时反而需要警惕主力出货的风险。
散户的恐慌性抛售也会导致筹码被动集中到主力手中。
公司基本面的突然恶化则是另一个需要警惕的信号。
如果业绩暴雷或出现其他重大问题,主力也可能选择放弃护盘。
🤔 如何看待筹码集中这个信号?
有分析认为,看懂筹码分布有助于理解股票的未来走势。
如果筹码高度集中在一个狭小的价格区间,可能意味着主力已经高度控盘。
反之,筹码分散则可能说明市场参与者多为散户,缺乏主力引导。
股价的位置是关键。
低位筹码密集,可能意味着股票受消息刺激随时可能启动。
高位筹码密集,则可能意味着主力在酝酿动作,但也需警惕风险。
成交量是重要的验证指标。
筹码转移时若没有成交量的配合,其真实性就值得怀疑。
市场的整体情绪和政策环境同样不可忽视。
面对这些筹码集中却滞涨的股票。
投资者需要结合股价位置、成交量和基本面进行综合判断。
警惕那些股价已大幅上涨后出现的筹码集中信号。
在市场都追逐热点的时候。
这些被机构关注且筹码集中的滞涨股,是否意味着机会?
还是静静地等待一个爆发的契机?
或许 next step 需要投资者自己做出判断。
但数据背后的故事,往往比表面现象更值得深入挖掘。
市场的分歧点,往往也隐藏着潜在的机会点。
http://50061.net/yiangtiyujieshao/509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