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沙地带原来有一个国际机场,1998年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为加沙国际机场剪彩。不过这个机场仅仅运营了两年时间,就被以色列摧

8600万美元的“天空之门”,为何仅运营三年就沦为废墟?

1998年,加沙地带的居民曾见证历史:由埃及、日本、沙特、西班牙、德国等多国集资8600万美元建造的加沙国际机场正式启用。 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亲自为剪彩仪式站台,巴勒斯坦人欢呼“终于能自由通向世界”。 然而,这座被寄予厚望的“天空之门”,从繁荣到废墟仅用了三年时间。以色列军队的炸弹和推土机将其彻底摧毁,如今跑道残骸被居民捡去盖房,机场旧址甚至变为农田。

克林顿剪彩的“希望工程”

加沙国际机场(后更名为亚西尔·阿拉法特国际机场)的诞生,源于1995年《奥斯陆II协议》的签署。 协议首次允许巴勒斯坦在加沙地带建设自主运营的航空枢纽。 机场选址加沙最南端的拉法赫,毗邻埃及边境,跑道长达3076米,可起降波音747等大型客机,年旅客吞吐量设计为70万人次。 摩洛哥设计师为航站楼打造了马赛克外墙,整体建筑充满现代阿拉伯风格。

1998年11月24日,机场在克林顿和阿拉法特的共同见证下启运。 巴勒斯坦航空公司随之成立,拥有波音727和福克飞机,开通了安曼、迪拜、吉达等中东航线。 时任巴勒斯坦部长埃雷科特激动地说:“直到今天,巴勒斯坦词典中还没有‘旅行’这个词,从现在开始,我们将能够像其他人一样使用它。 ”

“自由之窗”如何被焊死

机场运营仅维持了两年蜜月期。 2000年,巴以冲突再次爆发,以色列以“安全威胁”为由强行关闭机场,仅允许阿拉法特的私人飞机起降。 真正的毁灭始于2001年12月4日,以色列空袭摧毁雷达站和控制塔;次年1月10日,以军出动装甲推土机系统性挖掘跑道,留下数十道深沟。

“为了彻底毁掉这座机场,他们用推土机一米一米犁断了整个跑道,”一名亲历者描述。 此后,以色列多次对机场进行针对性破坏:2011年,为报复4名士兵被杀,以军将航站楼夷为平地;2023年冲突中,连废墟上的农田和邻近村庄也未能幸免。

废墟上的生存挣扎

被毁后,机场设施逐渐被当地居民拆解利用。混凝土碎块被运走修建住房,跑道遗址变成菜地,曾起降波音飞机的场地只剩野草和瓦砾。 巴勒斯坦航空公司被迫迁往埃及阿里什机场维持有限运营,最终于2020年宣告清算,倒闭时仅剩8名员工。

以色列政府始终以“防范武器走私”和“打击恐怖基础设施”为由拒绝重建机场。 其军方称,机场“主要为外交官和VIP服务,未对巴勒斯坦经济做出实质贡献”。但事实上,加沙居民此后出行必须经以色列或埃及边境检查站,耗时数天才能抵达境外机场。

一座机场的生死与巴勒斯坦的命运

加沙机场的兴衰是巴勒斯坦生存状态的缩影。 它的建设被视为国家主权的象征,而摧毁则意味着对外通道的彻底锁闭。 如今加沙地带被形容为“露天囚笼”:隔离墙深入地下18米,海空被全面封锁,连废墟上的农田也难以逃脱战火。

阿拉法特的高级顾问拉赫曼曾在机场开通时感慨:“我们将不再需要穿越以色列检查站”。 但这一切随着推土机的履带碾过跑道而终结。 当机场控制塔的残影消失在沙尘中,巴勒斯坦人失去的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通向世界的物理通道。

http://50061.net/xinwendongtai/675302.html

QQ咨询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