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国足希望, 为何一人猛涨一人下滑一人快消失?

蒯纪闻中路一条龙突破分球的镜头还在循环播放,王钰栋抽筋倒地的画面已经刷爆热搜,刘诚宇被40岁老将教做人的对比更是扎心。

这仨国足希望之星,硬生生在中超赛场上演了魔幻现实三重奏。

联赛慢悠悠的节奏,正把年轻球员的锐气磨成钝刀。

海港替补席杀出来的蒯纪闻是真带劲。

五轮联赛2球2助的数据背后,是实打实的爆破能力。

中路拿球闷头推进三四十米,面对门将还能冷静分球,这种涡轮增压式的推进在中超太稀缺。

教练组内部会议都点名称他是战术拼图,主力位置快兜不住了。

但得泼盆冷水——上回踢韩国二队,人家快传三脚他就找不着北,早早被换下。

联赛里散步式防守惯出来的毛病,到高强度对抗全露馅。

王钰栋的断崖下跌更让人揪心。

顶着本土射手王光环,结果东亚杯后直接哑火。

射门拖泥带水,单刀能踢成回传,反倒脾气见长。

健身房练核心练到吐,可上场还是软脚虾。

外援米特里特三场三球的效率把他按在替补席摩擦。

最讽刺的是,喊着要刷数据再留洋的他,在韩国队快节奏逼抢下76分钟就抽筋下场。

中超这温床,快把射门嗅觉泡发霉了。

刘诚宇的生存危机来得更赤裸。

国安那场替补22分钟就被撤下,创下中超最短出场纪录。

对方后卫上手一贴就倒,单刀机会摔成跳水表演。

教练席摇头的画面比德罗巴录像带更有说服力。

40岁的于汉超上来就绝杀,这记耳光抽得整个青训体系脸疼。

现在加练对抗?

晚了!

教练信任度早崩盘了。

本质问题在联赛节奏。

数据不会骗人:中超场均高强度跑比K联赛少1.3公里,净比赛时间短8分钟。

王钰栋们习惯了站着等球,防守靠眼神。

碰上韩国队三脚快传,脑子还在加载传球路线,球早被断了。

蒯纪闻引以为傲的突破,在压缩空间的高位逼抢下根本起速不了。

这不是球员能力问题,是联赛生态的慢性毒杀。

球迷总幻想单靠天赋就能撑起国足。

现实是蒯纪闻们越惊艳,越暴露联赛培养体系的畸形。

当王钰栋抽筋的腿在热搜上颤抖,该反省的是整个环境——温室里练不出搏击风浪的拳头。

再这么混下去,今天的希望之星,明天就是吐槽区新素材。

http://50061.net/xinwendongtai/113516.html

QQ咨询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