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英国发现天塌了,承认巴勒斯坦国引发巨额赔偿纷争
英国首相斯塔默在9月21日发出视频声明,正式宣布认可巴勒斯坦为一个国家,而当天,加拿大、澳大利亚还有葡萄牙也都发表了相似的声明。这件事被看作是英国外交走向的重要转折,主要目标是支持“两国方案”并希望巴以冲突能迎来和平的曙光。不料,第二天,也就是9月22日,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马上根据国际法律,针对此前英国在1917年至1948年执掌的土地,向英国提出一份高达两万亿英镑的赔偿请求。这个数字差不多和英国2024年的GDP——大约2.848万亿英镑——持平,意味着英国到2025年前九个月的经济总量可能要打个折扣,没有啦。
英国在巴勒斯坦的历史角色为今天的索赔争端埋下了伏笔。1917年11月2日,英国外交大臣贝尔福发出了《贝尔福宣言》,明确表示“英国政府支持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人国家的愿景,并会尽一切努力推动实现”。这个声明为犹太复国主义在该地区的发展打下了基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军于1917年10月攻占了巴勒斯坦南部的耶路撒冷。战后,奥斯曼帝国投降,英国获得了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权。在这段时期,英国采取了有利于犹太复国主义的政策,开放犹太人移民巴勒斯坦,同时削弱阿拉伯人的势力。这些做法使得阿拉伯人和犹太人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两边多次爆发冲突。
阿巴斯说到:“英国在巴勒斯坦的殖民统治,给我们的人带来了极大的苦难。现在,随着巴勒斯坦迈向独立,我们觉得有权利为过去的不公讨个公道,要点赔偿。”他长久以来都威胁要把英国告上法庭,这次要求的赔偿,是按照1917年至1948年英国统治时期土地的价值来算的。巴勒斯坦方面觉得,这笔钱应该算是对“二战后英国放弃对该地区控制时,夺走的土地”进行的补偿。面对这番索赔,英国官方表示很不满意。首相斯塔默和财政大臣都暗示,如果追究起历史责任,英国也可能回头反过来对巴勒斯坦提出赔偿要求。斯塔默说:“我们承认巴勒斯坦是个独立国家,但我们也希望得到赔偿,毕竟,我们过去的殖民历史也不是没有付出代价。”
这事儿在国际上引发了纷纷扰扰的反应,意见分得挺开。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对西方承认巴勒斯坦国的动作表示强烈谴责,他说这纯粹是“奖励恐怖活动”。哈马斯的一些官员也 patriotically 说,这是“10月7日袭击的成果”。美国特朗普政府再次明确反对巴勒斯坦建国的立场,有个官员表示:“总统觉得不能给哈马斯扬眉吐气的机会。”英国本土的反应也挺激烈的,保守党司法发言人詹里克批这个行动是“历史级胡扯”,还说这事儿像“查哥斯群岛事件2.0”,暗示政府可能要让纳税人“埋单”其它外交方面的代价。那些被哈马斯绑架的人质家属也出面发了封公开信,批评首相的决定,觉得这么做让营救家人的努力变得“特别复杂”。
专家分析认为,英国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的背后,实际上想推动“两国方案”的落实,但这也可能打开历史赔偿的“潘多拉魔盒”。一旦这样做,未来英国可能遇到更多曾经的殖民地提出类似赔偿的要求,显然会对国家财政和国际声誉带来深远的负面影响。现阶段,英国的财务状况已经挺不乐观,若真的支付2万亿英镑的赔偿,那就意味着财政压力会迅速加重,赤字扩大,政府债务飙升,纳税人压力也会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巴勒斯坦方面表示,已经组建了专业的法律团队,准备借助国际法院等法律途径,认认真真追究英国在巴勒斯坦地区的“历史责任”。这场涉及历史索赔与当代政治交织的纷争,不仅考验国际法的边界,也凸显出过去殖民行为在今天依然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对这事儿,国际上意见明显两极分化:有人觉得这是弥补历史错误、推动中东和平的必要举措;也有人担心会促使极端势力抬头,影响地区安稳。中国外交部再次强调坚持“两国方案”不动摇,呼吁各方努力促成停火,保障巴勒斯坦的民族权益。像历史学家提醒的那样,英国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期间,采取过一些政策,比如1939年转向“限犹拉阿”策略,并且战后因为无法协调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的立场,最终把问题提交到联合国,这些都为如今中东的复杂局势埋下了伏笔。这个源自百年前《贝尔福宣言》的历史恩怨,如今在国际舞台上还在续写新篇。
#热问计划#
http://50061.net/xinwendongtai/630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