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米26的朱传宇:CBA的过客,野球场的“皇帝”
说真的,我每次在手机上划拉,刷到朱传宇在野球场那些“降维打击”的短视频,心里那滋味儿,就跟打翻了五味瓶似的,又酸又爽,还带着点儿苦。
视频里,那2米26的身高杵在篮下,篮球在他手里乖得跟个宠物橘猫似的。
所谓的跳球,对他来说就是个礼节,伸个懒腰顺便把球拨给队友,算是打了声招呼。
对手呢?
一个个跟装了弹簧似的往上蹦,结果发现自己拼了老命的指尖,离篮筐的距离,还不如人家朱传宇原地踮踮脚。
弹幕里一水儿的“无敌是多么寂寞”,偶尔夹杂几句“可惜了这天赋”,扎心又真实。
我呢,总是不由自主地点开那个看过八百遍的CBA集锦,看着他在职业赛场上那略显笨拙的身影,然后就愣神了:这座本该是CBA内线擎天柱的巨塔,到底是怎么一步步走到野球场这个“草莽江湖”里,成了传说,也成了我们这些老球迷心里的一个疙瘩?
这事儿得倒带。
我还记得他刚进CBA,加盟青岛队那会儿,那阵仗,锣鼓喧天,鞭炮齐鸣。
媒体的标题一个比一个敢写,“姚明接班人”、“移动长城2.0”,各种高帽跟不要钱似的往一个二十出头的毛头小子脑袋上扣。
咱们球迷也上头啊,谁不盼着自家联赛里再出个能在国际赛场上横着走的巨无霸呢?
那时候看他,眼里全是光,觉得他就是那块能开出帝王绿的璞玉。
2米26的身高,2米31的臂展,这静态天赋,就是一张顶级SSR金卡,我们都幻想着他能复刻姚主席的剧本,用身高和技术把对方内线搅个天翻地覆。
可职业篮球这玩意儿,从来就不是一个只比谁胳膊长的游戏,它比的是谁的短板更少。
很快,残酷的现实就左右开弓,把所有人的幻想扇得七荤八素。
当朱传宇真正站上CBA的赛场,我们才发现,他确实高,高到能让对手的后卫突进来时怀疑人生。
但他也确实慢,慢到成了对方战术板上那个被红笔圈起来的“战术提款机”。
在这个讲究速度与空间,后卫们人均“小陀螺”的时代,朱传宇就像一艘庞大的航空母舰,威慑力是足,可根本跟不上现代海战的节奏。
对手一个最简单的挡拆,就能让他陷入防出去被一步过、缩回来漏大空位的尴尬境地。
你眼睁睁看着他,像个无助的巨人,在场上被对手用速度反复戏耍。
2020-21赛季,算是他数据最好的一年了,场均也就可怜的3.5分2.1个篮板。
这数据,对于一个顶着“下一个姚明”光环的球员来说,简直就是一份不及格的成绩单。
我不是想埋怨他,真的。
你得理解那种从云端掉下来的感觉有多操蛋。
他不是不拼,在有限的时间里,你能看到他很努力地去卡位,很努力地去跟上节奏,但身体的局限性就像孙悟空的紧箍咒。
他的核心力量,根本撑不住CBA级别的内线肉搏;他的体能,也让他无法长时间保持高效。
更要命的是,那些需要用无数高强度比赛喂出来的球商,比如空间感、协防时机,他显然还没来得及消化。
这就捅破了一个我们中国篮球圈一直假装看不见的脓包——我们到底会不会培养“高人”?
我们好像掉进了一个“唯身高论”的怪圈,看见个大个子就两眼放光,急吼吼地想把他按在“下一个谁谁谁”的模具里,却忘了篮球运动员的成长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姚明之所以是姚明,可不光因为他那2米26的身高。
他那稳如泰山的下盘力量,柔和得不像话的篮下手感,顶级的篮球智商,还有当年在休斯顿被范甘迪往死里练的那股子狠劲儿,哪一样是光靠身高就能白给的?
我们是不是太着急了?
在朱传宇还没练好基本功,没建立起足够的力量和比赛阅读能力时,就把他推到聚光灯下,让他背负起一座山的压力。
现在再看他在野球场的视频,简直是两个世界。
在那个江湖里,比赛节奏慢下来了,战术简化成了“把球给那个最高的”,身体对抗的烈度也降了好几个档次。
他那无与伦比的身高优势,终于被无限放大了。
他不用再去追着对方的小后卫满场跑,只需要在三秒区里当个“门神”,就能让对手绝望。
他可以轻松地接到队友的高吊球,然后用一种近乎耍赖的方式把球放进篮筐。
观众的欢呼是真的,对手的无奈也是真的。
他在这个小世界里,找到了久违的统治力,也找回了打球最原始的快乐。
所以,这算是一种悲哀吗?
一个本该在职业殿堂里发光的天才,最后在“草根江湖”里称王。
从竞技体育的角度看,这当然是一种遗憾,一种资源的浪费。
我们可能失去了一个未来国家队的内线选择,CBA也少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但换个角度,从朱传宇个人的角度看,这或许是一种解脱。
他终于可以撕掉身上那些沉重的标签,不用再活在别人的期望里。
他用自己最舒服的方式打球,养家糊口,还成了这个圈子里的顶流。
谁又能理直气壮地说,这样的生活,就一定比在CBA的板凳席上,在无尽的自我怀疑和外界的口诛 blasphemy 中煎熬要差呢?
说到底,朱传宇的故事就像一面哈哈镜,照出了我们篮球发展中的各种扭曲和尴尬。
它关乎天赋,更关乎如何对待天赋;关乎期望,更关乎期望背后的急功近利。
要说最大的遗憾是什么?
可能不是他没能成为下一个姚明,而是我们,从头到尾,都只想着让他成为下一个姚明,却忘了,他首先得成为一个更好的朱传宇。
或许,当我们在野球场边为他轻松虐菜而喝彩时,也该琢磨琢磨,这份“轻松”的背后,到底是用多少职业赛场上的“沉重”换来的。
这其中的五味杂陈,恐怕只有他自己,在夜深人静时,才能品得最真切了。
http://50061.net/xinwendongtai/648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