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重磅!22只食品股利润猛涨,最牛4只已起飞,赶紧上车!

当整个消费圈都在喊“生意难做”时,22家食品企业却偷偷赚疯了,最高利润暴涨442%!

北京统计局刚公布的数据还显示,上半年住宿餐饮行业利润暴跌67%,全聚德、西安饮食等老字号亏得惨不忍睹。

但另一边,东鹏饮料闷声赚走24亿,妙可蓝多靠奶酪翻身,连曾被ST的加加食品都逆袭增长127%。 冰火两重天背后,一场关乎“吃什么、怎么吃”的消费革命正悄然改写行业规则。

别人家还在卷5元奶茶,东鹏直接把电解质饮料做成印钞机:上半年“补水啦”狂卖15亿,增速213%! 更狠的是,它把1升装电解质水卖到6块钱,性价比直接捅穿行业底线。

你以为它靠的是超市货架? 错了! 货车司机在滴滴接单时能听到它广告,健身党用悦跑圈APP被它语音陪跑刷屏,连山姆货架都被它定制900ml大包装占满。 这波“绑定刚需场景+极致性价比”的组合拳,硬生生从红牛嘴里抢下31%市场。

当伊利蒙牛还在拼牛奶价格,妙可蓝多盯住了儿童午餐盒,上半年奶酪棒卖爆,利润猛增86%到1.33亿。

秘密藏在厨房细节里:传统奶酪太咸腻,孩子不爱吃? 直接减盐30%! 超市冷藏柜占地太贵? 把奶酪棒做成常温款塞进便利店冰柜! 甚至蹭上山姆会员店的冷冻披萨,把奶酪当配料打包销售。 靠着“冰箱场景革命”,毛利率一口气拉升2.8%,让蒙牛都追着入股。

如果逛过山姆冷柜区,你一定见过那个黄袋子,有友无骨鸭掌今年横扫会员店,单这一渠道就贡献了15%营收! 上半年利润暴涨43%的秘密,是把3块钱的街边小吃做成高端零食:骨头剔得干干净净,泡椒汁调出“重麻轻辣”新口味,甚至为抖音直播间专门开发小包装。

更绝的是供应链:重庆工厂24小时直发全国,货架期精准控到45天,比同行多赚10天销售窗口。

当年轻人把保健品当饭吃,金达威的辅酶Q10和维生素A卖疯了,中报利润2.41亿,增速85%。

别人还在药店铺货,它直接杀进小红书:把瓶身设计成ins风,找健身博主拍“熬夜急救套餐”,甚至推出“办公室抽屉收纳装”。 最狠一招是价格战:同样含量的辅酶Q10,国际品牌卖300块,它定价149还送维生素试用装。 这波“智商税降维打击”,让代工厂都跟着躺赚。

连亏三年的ST加加,今年靠一包盐逆天改命:把酱油含盐量砍掉25%,贴上“轻盐健康”标签直供轻食餐厅,硬是把亏损业务扭成800万利润。

更戏剧的是养鸡的春雪食品:关掉所有亏损超市档口,转型给罗森、美团买菜供应即食鸡胸肉,利润直接飙涨442%。 原来所谓的“困境反转”,不过是把货从烂渠道挪到好渠道。

华润青岛还在拼烧烤摊,燕京啤酒偷偷搞了场“酒精饮料化”实验:把啤酒度数降到3度,加入水蜜桃、荔枝味,还取了个黑话名字“U8”,结果这瓶“啤酒界气泡水”卖爆,拉动整体利润增长45%。

连珠江啤酒都学坏了:在便利店冰柜塞满330ml小罐装,结账时和关东煮捆绑打折,专治年轻人“想喝又怕胖”的纠结。

别被增速忽悠了! 麦趣尔利润增长103%? 但实际只赚170万,还不够付明星代言费。 庄园牧场更离谱:利润增长66%却亏3000万,典型的“越忙越亏”。

最危险的是伪健康产品:某品牌标榜“零蔗糖”,结果被扒出加了三氯蔗糖代糖,股价当天暴跌8%。当消费者学会看配料表,翻车只在一夜之间。

便利店冰柜正在成为生死线:东鹏上半年狂砸61%预算加装专属冰柜,妙可蓝多为抢711冷藏位多付30%入场费。

而会员店已成财富密码:有友为山姆定制超大包装,春雪给盒马特供预制菜,连卖罐头的林家铺子都推出“Costco专供版”。 当传统商超门可罗雀,押中新渠道的玩家正闷声发财。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优质好文激励计划#

http://50061.net/xinwendongtai/313283.html

QQ咨询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