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富金山阻击战:宋希濂率德械71军硬闯“鬼门关”,武汉安危几何?

那年的秋天,在大别山北边有座300多米高的小山包,悄悄改变了成千上万人的命运。

它就是河南固始县的富金山,安安静静地立在那儿,却在历史的风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这地方正好在河南和安徽交界处,南北长四里地,东西宽两里,主峰也就300多米高,但架不住山里矿藏多,“富金山”这名字就是这么来的。

别看山不算高,位置可金贵得很!

紧挨着叶集、河南信阳和安徽金寨,天然形成一道东西走向的屏障,卡住了大别山北麓的交通要道。

谁占了这儿,谁就掌握了主动权,绝对是兵家必争之地。

山顶上还有座老寺庙叫妙高寺,早年间豫皖鄂三省交界这一片儿的人都知道。

好山配好庙,在当年也算是个有名气的地方。

可到了1938年9月初,这片原本平静的山,硬生生被炸成了血肉磨坊——中日两军在这儿拼得你死我活。

后来大家才知道,9月11号下午4点10分,咱们的守军就剩富金山主峰最后一个阵地了,陈瑞河带着的71军36师,也只剩下800多号战士。

就算这样,陈瑞河还是组织了最后一次反击,把鬼子揍得够呛。

打完仗一算账才知道,36师扛着鬼子两个师团的猛攻,自己伤亡超过九成,却硬是守了快10天,生生拖住了5万多鬼子。

向来眼高于顶的侵华日军,后来都不得不说:“这仗是开战以来,从没见过的激战”——这话里藏着的,全是对咱们军队的怵。

① 武汉危急

要讲清楚这场仗的来龙去脉,咱得从1937年底说起。

1937年12月13号,鬼子占了南京,接着就干出了让人脊梁骨发凉的事:整整六周,有组织、有计划地大屠城。

30多万老百姓和战俘没了命,用枪扫射、活埋、放火烧房……

多少家庭就这么碎了。这件事连国际上都炸了锅,谁都知道是鬼子犯的战争罪。

之后,国民当局往重庆撤,大部分机关和指挥中心先转移到了武汉。

淞沪会战打完,武汉就顶上来,成了远东的军事、政治、经济中心,重庆则成了战时首都。

1938年初,日军铁蹄踏过华东多地,又盯上了徐州,想拿下徐州和山东大片土地,直扑武汉。

四月里,鬼子高层偷偷摸摸琢磨着打武汉的主意,心思特别毒:想把咱抗日的主力部队全都困在武汉边上,一锅端了,逼中国投降,好让他们在1938年年底前就能打完侵华这场仗。

七月初,冈村宁次的第11军接到命令,立马收拾好家伙事儿,沿着长江往西边打过来。

八月初,裕仁天皇的亲叔叔东久迩稔彦,带着第2军顺着大别山北边往下压。

目标直指咱们的“心窝子”——武汉。

② 大兵压境

南京丢了,上海也陷了,可只要武汉还在,中国人的腰杆子就挺得直直的。

鬼子们也明白这道理。他们调集人马,从南北两头一起打过来,就想一口吞掉武汉,逼咱们低头认输。

好嘞,看看这两路小鬼子啥阵仗:

南边一路,第11集团军集合了69、27、101、106四个师团,加起来15万人,从九江沿着长江逆流而上,进攻。

北边的小鬼子目标贼明确:第2集团军更猛,3、10、13、16四个师团加上特种部队,12万人马顺着大别山往西走,想先拿下信阳,再往南去打武汉增援。

可这条路不好走啊。

山多,路窄,林子密,机械化部队根本施展不开手脚,坦克连坡都爬不上去。

照理说,这可是咱们打阻击的好地方。

问题是,在哪儿守?怎么守?谁来守?

③ “小诸葛”失算

当时管这一片儿的是“小诸葛”白崇禧,这人脑子活,爱使巧劲儿,打仗最拿手的就是用计谋。

可这回,他算错了一步棋。

他以为鬼子会绕过大别山南边,直接去抄武汉的后路。

就把主力往南调,守着麻城、防着黄陂。

这样一来,安徽大部分地方就没兵守了。

结果呢?自己倒中了鬼子的调虎离山计!

鬼子压根儿就没走那条道儿。

八月份,北边的鬼子在合肥集合后,偏偏从北面硬闯,一路打六安、霍山,直接兵分两路扑向大别山山脚,直扑富金山!

看过《亮剑》的朋友,肯定知道筱冢义男吧?

当时他带的日本华北方面军第10军团,就按着计划先打安徽六安,再抢河南固始、光山、信阳,跟华中派遣军合伙,想把武汉给包圆儿了。

另一路南边的鬼子第13师团,沿着安徽霍邱到河南商城这条线,往武汉北边推。

8月22号,筱冢义男拿下六安后,顺着平汉铁路往武汉包抄。

8月29号凌晨,当时第五战区的司令长官白崇禧,收到了鬼子最新动向的电报。

等发现不对劲时,六安已经丢了,鬼子的先头部队都快摸到山脚了。

④ 兵来将挡

这局面让“小诸葛”犯难了:当时,武汉会战正打得白热化呢。

要是让鬼子轻轻松松过了富金山,信阳一丢,他们就能从湖北麻城直扑武汉。

这可不光湖北要遭殃,连全国人民的抗战劲头都得受影响。

抽武汉会战的主力去堵鬼子?

不行!主力一动,前线就垮了。

让地方武装去跟鬼子硬拼?

那更是拿鸡蛋碰石头,白送!

他琢磨来琢磨去,觉得鬼子肯定要在大别山北边动手,想跟长江北岸的鬼子合起来逼武汉。

这么一想,他就赶紧把第五战区第3兵团孙连仲的那些部队,调到大别山南边守着,怕鬼子绕后偷袭武汉。

战况紧急,白崇禧顾不上自责,赶紧命令孙连仲的部队去守大别山北边山脚,可不能让鬼子轻轻松松就过了富金山。

接着他又安排兵力:让田镇南带着第30军、于学忠带着第51军,分别去守霍邱、金寨、固始、商城这些重要地方。

张自忠的第27军团第59军去守潢川;胡宗南的第17军团去守信阳,拖住鬼子,别让他们往西边打。

同时,第五战区还抽了一部分兵,派到河南信阳市新县的沙窝镇,去打山地阻击战。

孙连仲接到命令,立刻把第3兵团剩下的兵都调出来,往大别山北麓赶。

⑤ 临危受命

不过咱得说句实在话:这第3兵团刚打完徐州会战,兵员损失挺大,好多战士牺牲了,部队元气大伤,状态差得很。

再看日军那边,一下子派了两个师团过来,总兵力超过15万。

孙连仲手里满打满算也就8个师,敌我兵力差得太远了,还得往沙窝方向再调人。

这时候关键问题来了:谁来指挥富金山战役?孙连仲没犹豫,直接选定了宋希濂。

宋希濂是黄埔一期生,还有个“鹰犬将军”的名号,他手里的第71军更是国军里少见的德械装备部队。

而且他一直受老蒋器重,北伐战争、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都打过,实力摆在那儿,没人不服气。

孙连仲把战况一五一十地跟宋希濂说清楚了,交代他:务必拖住日军两个师团七天,只要能做到,武汉会战的压力就能减轻一大半。

宋希濂临危受命,半点不敢耽误,立马往前线赶。

刚到驻地,他立马带着几个师长去看地形,很快就把兵力安排好了:第71军的军部安在金寨县的皂靴河,第36师的师部放在固始县的陈淋子后冲,第88师就守在固始县的汪岭。

后来仗打得紧了,指挥部干脆直接搬到了富金山顶上的妙高寺——那个地方居高临下,整个战场都能看清楚。

可前线的实际情况,让宋希濂一点也乐观不起来。

当时日军占了六安后,正准备强渡安徽的淠河,兵分三路往西打:一路进攻六安西边地区,左路和中路分别往叶集公路、豫皖交界的地方推进。

⑥ 大战在即

1938年9月初,侵华日军第二军的第13师团——就是那个在南京大屠杀中双手沾满中国人鲜血的荻洲师团,打到了安徽叶集东边,前锋都快摸到富金山了。

宋希濂赶紧下令:工兵部队在富金山抢修防御工事。

第71军的第36师、第61师、第88师,分别驻守在固始县富金山一线的垣墙岗、孙滩、石门口、汪岭、土门岭、后冲、大营、祖师、武庙、黎集这些地方。

另外,于学忠手下的两个师帮着守安徽金寨县的开顺街、八里滩、徐冲、全军;田镇南部的两个师守在段集、方集。

地形上看,富金山像个扇子一样铺开,正好就在叶家集公路南边,居高临下,地势特别险要。

这会儿,中日两军在富金山地区对峙起来了——一场恶战,眼看就要打起来了。

这是一场“不能退”的硬仗。

http://50061.net/xinwendongtai/888516.html

QQ咨询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