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不足?我给雷军支一招,快
雷总及小米汽车团队:
一、小米yu7订单爆炸-幸福的烦恼
当晚的订单等车46周
兄弟们,咱们YU7这波订单太猛了!18小时锁单24万台,远超预期,但产能瓶颈已经顶到脑门上了——一期工厂年产能仅15万辆,二期工厂量产时间还没谱,用户提车得等到2027年。更要命的是,黄牛已经开始加价1.7万倒卖订单,用户怨声载道,咱们的口碑和真金白银都在哗哗往外流啊!
二、破局方案:比亚迪代工速成计划
1.产能弹药库:现成工厂+快速爬坡
比亚迪全球15大基地(国内10座+海外5座),单班产能762万辆,双班可拉到1200万辆。重点看这三个基地:
-常州基地:40万辆产能,现在每天闲着300台产线,6个月就能帮咱们造出14.4万辆YU7
-抚州基地:35万辆产能,改造后月产1.2万辆,成本比自建低40%
-西安基地:90万辆产能,现在每天多出200台空位,优先保咱们的刀片电池生产线
2.技术协同:天生一对的电池和产线
YU7后驱版用的比亚迪兆瓦闪充刀片电池,和比亚迪唐L的生产线兼容性95%,改造成本每辆只要300块。电驱系统直接用比亚迪汉EV同款SiC控制器,焊接夹具改改500万就搞定。质量这块更不用担心,比亚迪给滴滴代工D1时,整车故障率比自家车还低0.3%。
3.成本算盘:代工比自建更划算
基础代工费1.6万元/辆(含三电组装),月产过1.5万辆后每超1000辆奖励500元/辆。这样算下来,比亚迪代工毛利率能到22%,比他们自己造车还多赚7个点。咱们呢?每辆车能省1.2万元固定资产折旧,6个月就能多交14.4万辆,挽回47亿潜在损失。
三、实施节奏:6个月搞定产能翻倍
-第1个月:签协议,把常州基地两条产线包下来,先改电池车间
-第2个月:试生产500辆验证车,用咱们的QCO系统盯着,不合格率必须控制在0.1%以内
-第3个月:产能拉到月5000辆,同步启动抚州基地改造,电池从弗迪和宁德时代双渠道供货
-第6个月:总产能突破月1.5万辆,交付周期从56周压缩到28周,彻底打垮黄牛!
四、风险兜底:三招锁死主动权
1.产能保险:让比亚迪签120%产能预留协议,比如咱们要10万辆,他们得备12万辆的产能
2.知识产权防火墙:开放HyperOS底层协议,但语音交互和生态互联得攥在自己手里;比亚迪的兆瓦闪充技术,前5万辆免费,后面每辆收1200元授权费
3.品牌隔离带:代工车尾标加“BYD,CO-PRODUCTION”,合同里明明白白写清楚代工信息,免得用户混淆
五、战略价值:这一仗要打出未来
-短期:6个月多交14.4万辆,按单车利润3.3万算,直接回血47亿
-中期:绑定比亚迪三电技术,后续车型研发周期至少缩短12个月
-长期:开创“科技+制造”新范式,带动新能源代工市场规模突破1500亿,咱们就是规则制定者!
兄弟们,干就完了!,建议雷总亲自带队去比亚迪深圳总部,7月底前把协议敲下来。这不是权宜之计,是小米汽车从0到1再到100的关键一战!现在用户等车等到焦虑,黄牛加价加到嚣张,咱们必须用最快的速度、最硬的产能,把市场主动权牢牢攥在手里!
http://50061.net/chanpinzhanshi/78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