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产品的赚钱之道
婴幼儿产品的消费者多存在极其看重品牌、对性价比考量相对较少的消费倾向,导致具有品牌的生产商可以赚到更多的利润。
本刊特约 陈嘉禾/文
在众多消费行业中,婴幼儿产品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细分行业。
对于婴幼儿产品,许多消费者第一印象就是贵:一双巴掌大的童鞋,重量只有成年人鞋子的几分之一,价格却也差不多;一个塑料奶瓶,价格是类似大小食品级塑料产品的十几倍;而婴幼儿食品更是价格远超成年人食品。
当然,廉价的婴幼儿产品也同时存在。但是,当消费者日常购买时,却更倾向于购买有品牌的婴幼儿产品,这些产品往往贵很多。
对于这些品牌商品,商家总是会标称自己使用了最好的原料,让消费者感觉物有所值。不过,了解工业化生产的人都知道,在今天的工业化时代,原材料质量上的差异,对成本的影响实属有限。
那么,为什么婴幼儿产品往往能以远高于生产成本的价格销售(但是往往要付出更高的销售成本)?
简单来说,有几个很重要的原因,导致婴幼儿产品的消费者在买单的时候,更倾向于为高价格买单。
首先,随着社会财富的上升、出生率的下降,小孩的稀缺程度越来越高,每个孩子可分配的购买力越来越强。因此,消费者可用于子女花费的钱也就越来越多,也就更加倾向于为稍微高一些的品质,付出更高的代价。
其次,随着总和生育率的下降,每个家庭生育子女的数量不断减少,“新手爸妈”的比重越来越高。 “老大看书养,老二当猪养”,新手爸妈更容易选择砸钱的方式,来试图获得更高的安全感。
第三,婴幼儿产品的消费者(父母)和使用者(婴幼儿)不是同一个人,同时婴幼儿沟通能力非常有限(几乎没有),因此消费者往往不容易直接感觉到使用者对产品的评价,也就很难进行性价比的衡量,在采购中付出的高溢价率就不容易收敛。
最后,由于婴幼儿的抚养往往由两个(父母)、甚至多个家庭成员共同参与,这时候,“一定要买贵的、不一定要买对的”就成为一种常见的消费心态:如果我花了一大笔钱、没买到好东西,那是能力问题,尚可商量;而如果我没花多少钱、买的东西又不行,那是态度问题,就不好交代了。
由此,婴幼儿产品的消费者,在购买时更加看重品牌、看重宣传的产品价值,对性价比则相对容易无视。而且,随着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增加,这种趋势还在逐步加强。
不过,这种消费现象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婴幼儿产品生产商都能赚到很多钱。这种极其看重品牌、不太在乎性价比的消费倾向,导致具有品牌的生产商可以赚到更多的利润,但同时也意味着品牌不强的企业,哪怕产品性价比很高、甚至质量相差无几,也很难与对手竞争。
在婴幼儿产品领域,由于欧美日的企业具备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先发优势,因此这些企业的品牌效应非常强,利润率也相对更高。
中国企业目前从品牌来说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这也是它们的利润率普遍不算太高的原因。以某国产童装龙头企业为例,2020年至今营收逐年下降,处于亏损状态,销售毛利率在50%上下,但净利率却为负。
不过,随着中国经济的逐渐发展、中下层市场逐渐升级,中国婴幼儿产品企业的品牌也会逐渐发展,从而为能建立、维护好品牌的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这将是一场长达数十年的商业演变。
(作者系九圜青泉科技首席投资官。文中个股仅为举例分析,不作买卖推荐。)
本文刊于06月28日出版的《证券市场周刊》

http://50061.net/chanpinzhanshi/1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