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哈哈股权大洗牌,宗馥莉掌控半壁江山,家族内斗激化企业变局
娃哈哈股权大洗牌,宗馥莉接棒:一场热锅上的家族江湖
早上七点半,杭州的早餐摊子还没收拾完,楼下小区里就炸开锅了,阿姨们边撕着韭菜盒子边唠嗑,这两天娃哈哈又出事了,说是宗庆后走了,女儿宗馥莉直接把老爹的股份全收了,听说接下来公司谁说了算都得看她脸色,老张嘴里一口豆浆差点喷出来,说这事儿搁谁家都能闹出一地鸡毛。
娃哈哈8月27号早上发公告,宗馥莉一个人继承了宗庆后29.4%的股份,股权变更的登记都办妥了,群里有人扒出来,内部“职工持股会”那24.6%的投票权也全让她掌着,算下来光她一个就能拿下近半壁江山,杭州那片老厂房外头,工人们中午抽烟时一边骂老板一边说,这下子娃哈哈彻底成宗家姑娘的地盘了。
其实这事儿不止是股份过户那么简单,内部人说,宗家那点事儿比电视剧还精彩,宗馥莉跟异母弟妹在香港高院还打着21亿美元的信托官司,钱没分明白,气倒是先撒了好几顿,文件爆出来,弟妹死磕着要7亿美元的全额收益,宗馥莉这边死活不松口,说得扣掉经营成本才给分,听着都像菜市场砍价,网友直接乐了,说这比商战剧还热闹。
说起娃哈哈,老一辈杭州人都记得,八九十年代那会儿,家里小孩谁没喝过AD钙奶,那时候娃哈哈广告铺天盖地,电视上天天有宗庆后穿着工服讲话,大家信他就是老实做饮料的,厂里工人说,早年分红能买房,厂门口排队进厂的队伍能绕半个小区,哪像现在,年轻人进厂三天都熬不住,工资死板,福利缩水,谁还信那套“像家一样温暖”。
风水轮流转,这几年饮料圈卷疯了,娃哈哈老一套守着老配方,什么“集体持股、个人实控”,实际就是股份全卡在自家人手里,2018年那次职工持股会股份回购后,正式文件写着是集体所有——实际上成员只剩宗馥莉一个,老员工私下吐槽,现在公司开大会都是她一个人点头,外头说是民主,屋里全是家里人做主。
行业里头早年信仰是什么,谁家能拼出个“民族品牌”招牌,谁就能拉来银行贷款,政府也给补贴,那会儿娃哈哈跟健力宝、乐百氏几个老厂抢市场,拼的就是谁能让员工分到真金白银,哪像现在,饮料新品牌一个月能冒出五六个,抖音上割韭菜割到飞起,什么联名限量、付费会员、专属口味,实打实的套路一茬接一茬,老品牌也跟着学,娃哈哈前脚刚推新品,后脚超市就涨价,老百姓喝一瓶多掏两块,谁还当初喝它是“国货良心”。
公司里头闹腾,外头网友也没闲着,宗馥莉刚接班,热搜就爆了,评论区一水儿都在玩梗,有人说“资本王位的游戏刚开局”,还有人扒出家族信托那点事儿,说这就是“家里兄妹明争暗斗,最后都得听大姐的”,更有懂行的直接甩图,标出公司那几套复杂的股权结构,直说这就是纸面游戏,实际还是自家人说了算,谁还信那种“集体决策”。
内部员工其实最有话说,有些老员工还记得宗庆后在的时候,年终奖发得痛快,部门聚餐都能报销,现在换了人,制度一下子细致了,审批流程加码,福利缩水,工人开玩笑说“从家里企业变成了女王企业”,有一说一,宗馥莉做事风格比老宗还要狠,谁不服直接走人,连中层都喊累,外面猎头天天挖人,老员工心里都慌,谁都怕明年裁员名单里有自己。
杭州那边房产中介也盯着娃哈哈这波动静,坊间传言说,宗家内部争产,现金流一紧张,厂区边上的地皮说不定要拿出来盘活,前几年娃哈哈大厂房被传要改办公楼,地价直接涨了三成,投资客一波接一波,连小区群里都有人说“谁家有亲戚在娃哈哈上班的,赶紧套消息,房子快点买”,一时间热钱涌进来,楼市跟着沾光。
资本圈跟着起哄,娃哈哈这场股权洗牌出来后,微信朋友圈里全是律师、财务顾问刷屏,教人家怎么设家族信托、怎么避税、怎么做股权隔离,甚至有小公司老板直接讲,这种大牌企业都挡不住“家族内斗”,我们小公司更得早做准备,私下里一堆人开始琢磨怎么防自家孩子将来闹翻,行业流行起“提前立规矩,别等人走茶凉”这种说法。
政策风向也在变,最近上头推《价格法修正草案》,名义上是管物价,实际上是盯着这些企业定价权,饮料这块儿以前说涨就涨,没人管得住,现在政策一出,娃哈哈们也得收敛点,市监局的同志下厂抽查,谁敢乱涨价分分钟上黑榜,厂里小领导天天开会自查,生怕被点名,市场部的人背后骂娘,说现在卖货比以前难多了,一边怕政策一边还得想法挣钱,夹在中间谁都不好受。
行业里新老品牌斗法越来越激烈,娃哈哈守着传统老路子,年轻人不买账,老粉丝流失,市场份额被元气森林、农夫山泉这些新派挤压,数据很扎眼,2023年娃哈哈净利润比巅峰时期缩水三分之一,老厂房常年开不满,招聘也收紧,原来靠着“家族企业”这块金字招牌拉人,现在变成了“留人难、做创新更难”,行业里人都说,娃哈哈变天了,这才是最扎心的。
外头看热闹,内部是真焦虑,宗馥莉刚接盘,董事会开会全是旧人,谁都担心新官上任三把火,规矩一换,福利一砍,连老员工也不敢多说话,厂里休息区抽烟的都在嘀咕,谁都怕下一个被裁,内部气氛压得低,表面风平浪静,其实暗流涌动。
外头网友看戏看得开心,内部人却是“人在厂中,心在天边”,这场家族大戏,最后结局咋样没人敢说,老百姓买饮料时候只看价格和口味,谁还关心背后谁家分了多少钱,老员工叹气,时代变了,老宗那套“工人有归属感”的法子,早就过时了。
小区阿姨们唠到中午,最后一句话最扎心,说现在干啥都得长个心眼,别看大企业也有家族斗,外头再辉煌,里头照样吵成一锅粥,年轻人找工作、买房、买饮料都得多留个心眼,遇上“说是集体,实际一家人说了算”的套路,最好能早撤早跑,别等到最后一地鸡毛,连兜底的路都没了。
http://50061.net/yiangtiyujieshao/449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