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这波稀土行情,电车风电需求大,上游供给还紧俏
最近这行情,真有点意思。
特别是稀土那块儿,红得发紫,搞得我身边好些朋友心里直犯嘀咕,凑过来小声问我:“老姜,这玩意儿是不是又在炒概念?跟前几年的元宇宙、区块链似的,风刮过去,一地鸡毛?”
每次听到这话,我就想笑。
我说你们呐,看问题还是嫩了点。把这波稀土的行情,跟那些纯靠PPT和想象力吹起来的泡沫混为一谈,那可真是看走了眼。
这事儿,你要是只盯着K线图上那几根红红绿绿的柱子,你肯定晕。但你要是肯把脑袋探出屏幕,往产业链的上游、下游多瞅几眼,你会发现,这次真不是瞎胡闹。你猜怎么着?就在散户们战战兢兢,担心“高位站岗”的时候,那些号称“聪明钱”的北向资金,正借着每次回调,跟土拨鼠似的,一个劲儿地往自己仓里囤货。
他们傻吗?
不,他们精得跟猴儿一样。他们看到的,不是股价,而是三个硬得跟金刚石一样的底层逻辑。这三个逻辑,就像三根巨大的钢筋,死死地撑着稀土的价值。
第一个硬逻辑,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这回的需求,是真刀真枪的“刚需”,不是画饼充饥的“伪需求”。
什么叫伪需求?就是我今天开个发布会,说我要造个飞天扫帚,明天股价就上天。那叫扯淡。
什么叫刚需?就是你楼下工厂的流水线,要是今天断了这玩意儿,明天就得停工。
现在的稀土,就是后者。
你别觉得它离你很远。你每天开的、坐的、看到的,都离不开它。就说新能源车吧,现在满大街跑的电车,哪个的心脏——驱动电机,敢说自己不用稀土永磁材料?一辆新能源车用的稀土,是传统油车的3到5倍。这是什么概念?全球一年要卖几千万辆电车,你算算这得是多大的一个口子?
有意思的是,这玩意儿还不是简单的“有没有”的问题,而是“好不好”的问题。特斯拉为啥牛?它的电机效率能干到97%,体积还小了三分之一,靠的是啥?就是那块加了稀-土-的磁铁。这玩意儿能让车跑得更远、更省电、空间更大。你说,哪个车企敢不用?不用,你的产品就是个傻大黑粗的铁疙瘩,等着被市场淘汰。
这还只是冰山一角。
你再抬头看看郊外那些转得跟大风车似的风力发电机。那玩意儿也是个吃稀土的大户。一台海上风机的稀土用量,是陆地上的三倍。现在全球都在搞“碳中和”,风电装机量跟打了鸡血似的往上涨。每多装一台,稀土的订单就又厚了一分。
更别提人形机器人了,那玩意儿现在看着还是个“期货”,但你想想,一个灵活的机器人,身上得有多少个电机和传感器?那都是稀-土-的用武之地。
所以你明白了吧?下游的需求,不是某个分析师在报告里写出来的预测,而是实打实的订单。国内那几家永磁材料的龙头企业,订单都排到姥姥家了,给新能源车企的供货比例蹭蹭往上涨。中科三环这种公司,跟特斯拉签的都是长单,愁的不是卖不出去,是产能跟不上。
当需求像饿狼一样扑过来的时候,价格想趴在地上都难。
第二个硬逻辑,就更有意思了,叫“供给侧的紧箍咒”。
好了,你说需求这么旺,那还不赶紧开足马力生产?多挖点矿不就完了?
嘿,要我说,事情要真这么简单,那遍地都是巴菲特了。
关键在哪儿呢?关键在于,这玩意儿的阀门,被人牢牢地攥在手里。咱国家对稀土这东西,看得比眼珠子都金贵。每年能挖多少,能炼多少,那都是有“配额”的,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不是你想挖就能挖,你有钱都买不来开采证。
而且,你仔细看最近的政策,这个“紧箍咒”还在越念越紧。今年的开采配额,增速明显放缓了。意思就是,国家告诉你:“省着点用,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
国内指望不上,那从国外进口?
路子也快被堵死了。咱们以前很大一部分重稀土是从邻居缅甸那儿进的。结果呢?人家前段时间又是打仗又是加税,矿老板们一算账,发现干活还不如躺着,干脆不干了。这供应一断,到现在都没缓过劲来。
至于其他地方,比如澳大利亚、美国,倒也有矿。但稀土矿这东西,不是你今天发现,明天就能出货的。从勘探到投产,没个五年八年的折腾,你连矿渣都看不见。远水解不了近渴啊。
一边是嗷嗷待哺的下游工厂,一边是死活提不上来的产量,中间发生了什么?
库存,没了。
贸易商手里的货,一个月就少了三分之一。有些关键品种的库存,已经到了近一年的最低点。南方的主产区还搞环保督查,矿企升级个设备,一吨成本就涨八千。你让他现在低价卖?他看你的眼神,就像看一个外星人。
需求爆炸,供给便秘,这事儿的结局,用脚趾头都能想出来。
这就引出了第三个硬逻辑:企业的利润,是实实在在的,不是吹出来的。
当一个行业里,只有概念没有利润,那叫泡沫。当一个行业里,从上到下,从挖矿的到做成品的,全都赚得盆满钵满,那叫景气周期。
现在的稀土,就是后者。
你看价格,氧化镨钕这玩意儿,不到一年涨了50%多。中重稀土更猛,氧化铽、氧化镝,都是翻着跟头往上涨。
价格涨了,销量没掉,企业的财报能不好看吗?
那些被北向资金重仓的稀土龙头,你随便翻开一个看看,前三季度的业绩,没有一个是难看的。少的增长一倍多,多的直接给你干出个700%的增幅,数字夸张到你都怀疑是不是会计按错了计算器。
上游握着矿的,比如北方稀土,就跟家里有印钞机一样,光靠涨价,毛利率就提了一大截。中游搞冶炼的,像盛和资源,海外的矿开始放量,国内的产能利用率接近拉满,忙得不亦乐乎。下游做成品的,比如正海磁材,新投产的项目立马满负荷运转,产品在新能源车企那里根本不愁销路。
整个产业链都在“共襄盛举”,都在数钱。这才是最健康的上涨,是靠业绩驱动的,而不是靠情绪。
现在,你再回头看看那些“聪明钱”的操作,是不是就恍然大悟了?
在之前板块震荡、人心惶惶的时候,散户们看到股价跌了,第一反应是“快跑,要崩盘了!”而那些大机构、北向资金,他们看到的是什么?他们看到的是打折促销的黄金机会。
他们手里的望远镜,看得比咱们远。他们知道,新能源车、风电光伏的趋势是不可逆的;他们也知道,中国掌控着全球绝大部分稀土冶炼产能和永磁材料产能,这种战略优势是独一无二的。
所以,每一次因为短期情绪造成的下跌,在他们眼里,都是捡便宜筹码的绝佳窗口。他们是在用脚投票,赌的是产业的未来和国家的战略底牌。
要我说,纠结稀土今天涨了明天跌了,没多大意思。这就好像你站在海啸面前,却在讨论脚下的浪花是打湿了你的左脚还是右脚。
真正要看懂的,是这股浪潮本身。只要新能源革命的引擎还在轰鸣,只要高端制造的齿轮还在转动,稀土这个“工业味精”的价值,就只会越来越凸显。
这波行情,不是谁炒起来的,是时代推起来的。
当然了,这都是我喝了两杯之后的一点胡言乱语。这事儿你怎么看?评论区里,咱接着唠唠?
本新闻旨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权益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正。
http://50061.net/xinwendongtai/81587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