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达姆一句“科威特是我的香港”,钱其琛便知:海湾战争无可避免

1990年,中东大佬萨达姆干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直接把坦克开进了邻居科威特家,还振振有词地说:“这是我们家的老宅子,被外人占了,我现在收回来,天经地义。”

这操作,直接把整个世界都给干懵了。

说白了,这就好比你家邻居老王,因为炒股亏了钱,还欠了你一笔债,你催他还钱,他非但不还,还反手一锤子砸开你家大门,把你家给占了,然后跟你说:“咱俩的爷爷是亲兄弟,你这房子本来就该有我一半!”

离谱不?

当时,全球都在看这场闹剧怎么收场。

美国佬已经开始摩拳擦掌,军舰都开到附近当“围观群众”了。

苏联自身难保,基本处于“看戏”模式。

欧洲各国则是嘴上喊着“谴责”,心里盘算着油价。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中国决定出手了。

不是去拉偏架,也不是去当和事佬,而是去做一件最难、也最该做的事——去跟那个已经上头的“老王”讲讲道理。

这个任务,落在了当时的外长钱其琛身上。这是一次堪称“地狱难度”的劝架。

为啥说它难?因为萨达姆当时根本不是一个讲道理的状态。

两伊战争打了八年,伊拉克国库空虚,欠了一屁股外债,其中就有科威特这个大债主。

萨达姆本以为,大家都是阿拉伯兄弟,打仗是为了“阿拉伯民族的荣誉”,战后兄弟们拉一把,这债能免就免了。

结果呢?

科威特不仅一分钱没免,还在国际油价上跟伊拉克对着干,疯狂增产,把油价打了下来,直接捅在了伊拉克这个靠卖油为生的国家的大动脉上。

这就好比你为了整个家族去跟外村打群架,打得头破血流,结果回家一看,你堂弟不仅没给你医药费,还把你家的麦子给收了拿去贱卖。

这谁受得了?

萨达姆的火气,就是这么上来的。

他觉得遭到了背叛,一怒之下,就开始翻历史旧账,说科威特在奥斯曼帝国时期就是巴士拉省的一部分,是英国殖民者硬给划出去的。

这套说辞,在他自己看来,逻辑完美闭环:我不是侵略,我是收复失地;我不是不讲理,我是在纠正历史错误。

更要命的是,他对国际局势产生了两个致命的误判。

第一,他觉得美国不敢真动手。

在他看来,美国刚经历了越战的泥潭,绝对不敢再轻易陷入一场中东的地面战争,最多就是经济制裁,吓唬吓唬。

第二,他觉得安理会里,中国和苏联会站在他这边,或者至少会投弃权票,保他一命。

说白了,他以为自己这波操作,最多就是小区里打了一架,保安队长(美国)会来嚷嚷几句,但业主委员会(联合国)里有俩老街坊(中苏)会帮忙说话,最后罚点钱就完事了。

他完全没意识到,他干的不是打架,是强拆别人房子,这是要被整个小区联合起来揍的。

就在这种背景下,钱其琛出发了。

他的路线图很讲究,没有直飞巴格达,而是先去了埃及、沙特、约旦等一圈中东关键国家。

这叫什么?这叫“外围摸底”。

你直接去找当事人,他肯定跟你说他自己那一套逻辑。

你得先问问周围的邻居,听听大家的看法,掌握了全面的信息,你再去跟他谈,才能一针见血,句句戳在他肺管子上。

等钱其琛把各方态度摸了个遍,才最终抵达巴格达。

先跟伊拉克外长过了几招,发现对方油盐不进,完全是复读机模式,翻来覆去就是那几句“历史旧账”。

重头戏,是跟萨达姆的会面。

会谈一开始,钱其琛开门见山,态度非常明确:中国理解伊拉克对油价、对债务的关切,但这些都不能成为你吞并一个主权国家的理由。

现在国际社会的态度很坚决,联合国已经通过了决议,你必须撤军,这是唯一能避免战争的路。

萨达姆听完,不为所动。

他翘着二郎腿,开始了他的“宏大叙事”。

他没直接回应撤军问题,反而抛出了一个他自认为非常精妙的比喻。

他对钱其琛说:“我理解中国的立场,但我对科威特的行动,就像中国未来要收回香港一样,是收回属于自己的领土,这是我们内部的事情。”

这句话一出口,空气瞬间就凝固了。

钱其琛的脸色当场就变了。他立刻、毫不含糊地驳斥了回去。

这不是外交辞令的交锋,这是在最核心的逻辑上,釜底抽薪。

钱其琛的回应,翻译成大白话就是:

“萨达姆先生,你这个比喻,错得太离谱了!完全是两码事!”

“第一,香港是什么情况?那是我们中国的地盘,是被英国用鸦片战争这种不光彩的手段强行割占、租借的。我们收回香港,是有完整的历史法理依据的,全世界都承认这一点。”

“第二,我们是怎么收回香港的?是跟英国人坐在谈判桌前,一轮一轮地谈,最后签了《中英联合声明》,白纸黑字,昭告天下。我们走的是国际法框架下的和平谈判,是文明的、有理有据的回归。”

“第三,你科威特是什么情况?科威特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是联合国成员,连你伊拉克自己,在过去都白纸黑字承认过它的主权和边界。现在你因为缺钱、因为有矛盾,就说它是你的一个省?这是典型的入侵!是强盗逻辑!”

这个回怼,堪称教科书级别。

它直接打碎了萨达姆为自己入侵行为构建的整个“合法性”外衣。

萨达姆想把自己的“抢劫”行为,粉饰成跟中国收回香港一样的“正义之举”,想拉中国下水,给自己找个伴。

结果被钱其琛一巴掌打了回去:别瞎攀关系,我们是拿回自己被抢的东西,你是去抢邻居的东西,性质完全不同。

这场对话进行到这里,其实已经没有谈下去的必要了。

因为钱其琛发现,他面对的,是一个活在自己世界里的人。

萨达姆已经听不进任何道理了,他所有的行为,都是先有结论,再去拼凑理由。

当一个精心准备的理由被当场戳穿时,他剩下的只有顽抗到底。

中国的最后一次外交努力,失败了。

不是我们没尽力,是对方已经把自己的耳朵堵上了。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海湾战争爆发,“沙漠风暴”行动启动,伊拉克的百万大军在现代化、信息化的高科技战争面前,被打得溃不成军。

萨达姆被迫宣布撤军,但为时已晚。

这场战争,把伊拉克打回了石器时代,随之而来的是十几年的严厉制裁,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萨达姆想靠一场豪赌“立威”,结果把整个国家都输了进去。

回过头看,萨达姆的悲剧,根源到底是什么?

不是军事上的落后,而是认知上的崩塌。

他输就输在,他始终没搞明白一个最基本的道理:

国际社会,说到底,还是个讲“理”的地方。

这个“理”,不是你家村里的规矩,而是大家公认的规矩,核心就是“主权神圣不可侵犯”。

你可以找一万个理由,说你邻居不好,说你历史上有理,但你不能直接破门而入。

你可以讲道理,但你不能把找借口当成讲道理。

当你的行为已经突破了所有人都默认的底线时,无论你把自己包装得多么悲情、多么正义,别人看到的,也只是一个不守规矩的破坏者。

而对于破坏者,大家的回应,往往也是最简单、最直接的。

讲道理,才能走得远。

自己编一套道理,还指望全世界都按你的剧本演,那最终,只会被现实打一个最响亮的耳光。

http://50061.net/yiangtiyujieshao/815864.html

QQ咨询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