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发现一奇怪现象!中国拦截主力战机,歼11为主力

你有没有留意过这样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

每次新闻里报道咱们的空军战机在东海、南海这些地方拦截那些不请自来的外国军机,比如美国的侦察机、轰炸机,或者加拿大、澳大利亚这些跟着凑热闹的飞机,出镜率最高的,往往不是咱们最顶尖、最神秘、最酷炫的歼-20“威龙”,也不是性能同样强悍的“四代半”多面手歼-16“潜龙”,而是看起来相对“老面孔”的歼-11系列战机。

这事儿不光咱们自己人讨论,连大洋彼岸的美国人也觉得有点琢磨不透。

他们发现,只要他们的飞机一靠近咱们家门口的海空域,升空迎上来、进行近距离拦截的,十有八九都是歼-11。

这就让人有点纳闷了,对吧?

咱们明明手里攥着世界一流的隐身战机歼-20,为啥在这种针尖对麦芒的紧张时刻,反而让歼-11这个“老兵”冲在最前面呢?

难道放着最锋利的宝剑不用,偏要用“老伙计”?

先别急着下结论,咱们看看歼-11这些年都干了些什么,你就明白它为啥是“劳模”了。

这几年,美国和一些盟友,动不动就打着“自由航行”、“自由飞越”的旗号,在咱们家门口的海空域晃悠。

说得好听点是“航行自由”,实际上嘛,大家心里都清楚,就是来试探、来侦察、来刷存在感的,有时候动作还挺挑衅。

每当这种时候,咱们的歼-11系列战机,无论是歼-11B、歼-11BS,还是更新的歼-11BSH,就像是蓝天上的忠诚卫士,总是第一时间呼啸升空,用专业又强硬的方式,把这些不速之客“礼送出境”。

它们干这活儿,那叫一个驾轻就熟。

就拿去年(2023年)南海那次来说吧。

美国的B-52H“同温层堡垒”战略轰炸机,那可是个大家伙,大摇大摆地就过来了。

结果呢?

咱们的歼-11BSH战机二话不说,直接迎了上去。

那场面,用“惊心动魄”来形容一点不为过。

咱们的飞行员艺高人胆大,直接把战机开到了距离B-52H仅仅三米的位置!

三米啊,想想在天上高速飞行时,这个距离意味着什么?

简直就是“贴身紧逼”。

这还没完,为了给美军一个明确无误的警告信号,歼-11BSH还精准地发射了照明弹。

那强光瞬间照亮了美军的轰炸机,效果嘛,据说相当“震撼”,让对方飞行员瞬间体验了一把什么叫“亮瞎眼”。

效果立竿见影,美军轰炸机立刻乖乖地改变了航向,掉头飞走了。

你以为这就完了?

同样是在2023年,东海上空也不消停。

加拿大的CP-140“极光”巡逻机(其实就是P-3C的加拿大版),估计是觉得有大哥撑腰,也偷偷摸摸地凑过来,想搞点小动作,搜集点情报。

咱们的歼-11B战机反应神速,立刻升空拦截。

这次的距离是多少?

274米!

有报道说,这个距离在当时可能创下了某种拦截纪录。

加拿大人大概还没反应过来,咱们的歼-11B紧接着就释放了干扰弹。

这一下可不是一两颗,而是连续释放了8枚!

干扰弹在空中炸开,形成一片干扰云,瞬间让加拿大侦察机的探测设备失灵,或者至少受到了严重干扰。

效果嘛,就是加方的飞机也只好灰溜溜地调头返航了。

看到这些拦截行动,像北约这样的组织有时候会跳出来指责,说什么中国的拦截是“不安全”、“不专业”,甚至给扣上“中式暴力驱离”的大帽子。

但咱们自己人,还有国际上不少明眼人都看得清楚:咱们飞行员的操作,那是相当精准、相当克制的。

该强硬的时候绝不手软,直接抵近到让对方心惊肉跳的距离;该警告的时候手段明确有效,照明弹、干扰弹都用上了,但始终没有越过红线,没有主动开火或者进行可能导致直接碰撞的危险动作。

这叫什么?

这叫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和意志,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又把控着分寸,避免了事态升级。

这恰恰是专业素养和高度克制的最好证明。

好了,例子看完了,回到那个核心问题:为啥是歼-11?

咱们空军的好家伙可不少啊!

歼-20那么先进,歼-16那么全能,歼-10数量那么多,怎么偏偏是歼-11扛起了日常拦截外机的大梁?

这里面的原因,细细琢磨起来,还真不少,而且都挺有道理。

首先,最核心的一点,叫做“保密性”。

这可是现代空军的命根子之一。

歼-20“威龙”,那是咱们的国之重器,第五代隐身战斗机。

它的隐身能力到底有多强?

它的雷达反射截面(RCS)具体是多少?

它的电子战系统有多厉害?

这些核心参数,那都是绝对的机密,是国家安全的最高等级秘密。

你想啊,如果每次有外国军机来挑衅,咱们都派歼-20升空拦截,那会是什么后果?

那些外机,尤其是专业的电子侦察机,就会像苍蝇见了血一样,拼命地收集歼-20的各种信号特征——雷达信号、红外信号、电磁频谱……一次两次可能收集不全,但次数多了呢?

再先进的隐身技术,也架不住对手天天拿着放大镜研究啊!

这就好比武侠小说里,你的独门绝技要是天天在人前使,对手总能找到破解之法。

所以,歼-20这种“杀手锏”,必须用在刀刃上,用在真正决定胜负的关键时刻。

平时就让它在后方好好待着,保持神秘感,让对手摸不清底细,心里发虚。

日常的“看家护院”、“驱赶野狗”这种活儿,自然不能轻易动用它。

其次,咱们得看看战机的“腿长不长”,也就是航程和滞空时间。

拦截任务,尤其是针对那些在远海空域活动的目标,战机能不能飞得远、能不能在天上待得久,至关重要。

咱们的歼-10系列战机,数量庞大,据说有六七百架,在近海、岛链内的防御任务中表现非常出色。

它灵活、敏捷,反应速度快,就像家门口的快速反应部队。

但是,它有个短板,就是“腿短”。

作为一款中型战机,它的内油航程相对有限。

如果不挂载副油箱,它的作战半径可能还不到1000公里。

这对于需要在广阔南海、东海深处长时间巡逻、监视和拦截的任务来说,就显得有点力不从心了。

飞过去可能就得赶紧回来加油,滞空时间不够长。

反观歼-11系列,它是标准的重型战斗机。

这个“重”字,很重要。

它意味着更大的机体,能装载更多的燃油。

它的内油航程能达到500公里左右(这里指作战半径的表述,通常内油航程大于作战半径),作战半径轻松超过1500公里!

这是什么概念?

这意味着它可以从沿海机场起飞,深入远海空域执行任务,并且能在目标区域上空停留相当长的时间。

外国的军机即使离咱们海岸线很远,歼-11也能及时赶到,并且能像“牛皮糖”一样粘着对方,长时间伴飞监视,不需要频繁地返航加油、轮换。

这效率可就高多了。

你想想,一个保安如果体力好,能连续站岗八小时,是不是比需要两小时就换一次班的保安更能盯住目标?

歼-11就是那个体力超好的“保安”。

而且,重型机的体格也意味着它有更强的武器挂载能力,能携带更多的导弹、炸弹,当然也包括执行拦截任务时可能用到的干扰弹、照明弹等,面对长时间的紧张对峙,底气也更足。

如果把战机比作交通工具,歼-10好比是灵活的城市SUV,而歼-11则是能装能跑、续航超长的硬派越野车。

第三点,就是数量规模和任务分工的问题了。

打仗也好,日常执勤也好,讲究一个“好钢用在刀刃上”。

歼-16“潜龙”,那是咱们空军目前最先进的多用途重型战斗机之一,性能绝对强悍,电子设备先进,对地、对海打击能力一流。

但是,它的数量相对歼-11和歼-10来说,还是少一些。

公开报道和推测的数字,大概在300架左右(具体数字是保密的)。

这些宝贵的歼-16,承担着更重要的战略任务,比如远程精确打击、电子压制、伴随歼-20作战等等。

它们就像是空军里的“特种部队”或者“主力攻坚团”,有更关键、更复杂的战场角色要扮演。

如果把大量歼-16也投入到日常的拦截巡逻这种相对“常规”的任务中,一来数量可能不够轮换,二来也分散了它们执行核心作战任务的能力。

所以,日常的“站岗放哨”、“驱离警告”这种高频次、常态化的任务,自然就落在了规模更大、同样胜任的歼-11肩上。

第四点,可能容易被忽略,但非常实际:维护成本和勤务性。

现代高科技武器,性能越先进,往往维护起来就越复杂、越昂贵。

歼-20这样的第五代隐身战机,那绝对是“高精尖”的代表。

它的隐身涂层需要极其精心的维护,它的先进航电系统需要最专业的地勤团队进行检修,它的发动机等核心部件也需要特殊的保障。

每一次飞行后的检查维护,都需要专业的设备、高级的技术人员,耗费的时间和金钱成本都很高。

这就像养一辆顶级的超级跑车,每次保养都得进专业车间,用最好的机油和零件,花费不菲。

相比之下,歼-11系列,虽然也是先进战机,但它的技术平台相对成熟。

它脱胎于苏-27系列,咱们引进、消化、再创新已经几十年了,对它的“脾气秉性”摸得非常透。

生产线成熟,维护体系完善,地勤人员经验丰富。

维护它,相对更“省心省力”,成本也低得多。

它更像是一辆经过长期考验、性能可靠、保养相对简便的“硬派越野车”,皮实耐造,出勤率高。

对于需要频繁起飞、长时间执勤的拦截任务来说,高可靠性、低维护成本的优势就非常突出了。

天天都要用的“工具”,当然要选结实耐用、保养方便的。

最后一点,我觉得特别有意思,也体现了咱们的智慧,叫做“战略迷惑”或者“战术欺骗”。

你想想看,如果咱们每次拦截都派不同的飞机,今天歼-20,明天歼-16,后天歼-10,外军会怎么想?

他们肯定会拼命收集各种型号的数据,研究我们的部署规律、战术特点。

但如果他们每次来“串门”,遇到的几乎都是歼-11(或者它的衍生型号),时间长了,他们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式:“哦,中国空军拦截就靠歼-11了。”

他们可能会低估我们其他先进战机的数量和战备状态,或者对我们真正的作战体系、战术打法产生误判。

这种“示敌以弱”或者“藏锋于拙”的做法,恰恰能制造一种不确定性。

对手天天看到的都是“老面孔”,反而摸不清咱们的底牌到底有多厚。

歼-20在哪?

有多少?

战备水平如何?

歼-16在干什么?

我们的空战体系是怎么构建的?

这些关键信息,都因为歼-11的“日常值班”而被有效地隐藏和保护了起来。

这种不确定性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威慑。

就像下棋,对手只看到你常用“马”和“炮”,却不知道你的“车”藏在哪,或者有没有藏着更厉害的“杀招”,他敢随便进攻吗?

心里肯定得犯嘀咕。

歼-11的常态化部署,就起到了这种“迷雾弹”的作用。

所以啊,综合上面这些原因——保护最尖端的歼-20的机密、发挥歼-11重型机航程远滞空长的优势、利用其庞大的数量和成熟的维护体系、让更先进的歼-16专注于核心作战任务、以及巧妙地实施战略迷惑——歼-11系列战机,这个看似不那么“新潮”的型号,就稳稳地成为了中国空军在东海、南海等前沿空域拦截外机的绝对主力。

它不是什么“老旧”的替代品,而是经过时间检验、性能可靠、完全胜任当前任务的“中坚力量”。

它像一位经验丰富、沉稳可靠的老兵,默默地守护着祖国的蓝天。

每一次升空拦截,每一次近距离的“伴飞”和警告,都是对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定宣示。

它用行动告诉那些不怀好意的窥探者:中国的领空,不容侵犯!

而在这位“老兵”的身后,是更多蓄势待发的先进力量,它们的存在,才是我们捍卫和平最坚实的底气。

歼-11的频繁亮相,恰恰是这种强大实力和战略智慧的一种体现。

下次再看到新闻里歼-11拦截外机的画面,你大概就能会心一笑,明白这背后的深意了吧?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

http://50061.net/yiangtiyujieshao/427264.html

QQ咨询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