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不通的辽西走廊109擒获郑明新袁鸿逵等大员
说到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像营口这样的小城,几乎每一天都在变天。王家善,这个暂编第58师的师长,早晨才和郑明新碰了面,十点多就急匆匆赶回师部。
师部里,会议早已布置妥当,连长以上的军官都到齐了,气氛紧张得像拉满的弦。
会议一开场,王家善也不绕弯子,直接把话摊开:现在这局面,大家都看在眼里,是死守还是另谋出路?
有人说要死守待援,硬着头皮陪营口一起沉下去;有人觉得能守则守,守不住就走,毕竟命要紧;还有人更干脆,脱离国民党,投向八路。意见满天飞,但支持起义的人越来越多。
那些最开始假装强硬抵抗的,见风向不对,也都转了口风。
等大家都表态完,王家善直接宣布:暂编第58师从现在起,正式脱离国民党阵营,全体加入解放军。
行动细则一条条讲得明明白白,什么时间撤离,什么地点集结,哪几个团负责解除武装,甚至连信号弹都安排好了。
师直属部队、各团、司令部都有具体任务,纪律要求也很严,谁敢乱来,严惩不贷。
命令一下,会场原本紧张气氛瞬间转变,军官们纷纷表态拥护师长决定,士气反倒高涨起来。参谋处长梁启章又细细说明了行动计划,大家分头去准备。
王家善也不放心,特别把韩光、李殿儒叫来,把会议细节部署和逮人行动再三嘱咐,怕临门一脚出岔子。
下午的营口党政军高官会议,格外不同。郑明新通知了17个重要人物,结果16个全都提前到了,平时磨磨蹭蹭的,一个个像上刑场似的守时。
会议上,王家善先是做做样子,说要坚守营口,但又话锋一转,留下伏笔:情势如果有变,也要准备撤退。
官员们听了,脸色都不太好看,一个政府官员急着表忠心,说要劳军、慰劳士兵,营口市长袁鸿逵更是跟着起哄。
可王家善压根没打算惯着他们,冷笑着当场揭穿:你们早干嘛去了?现在八路军兵临城下,才想起慰劳士兵,晚了!这一顿骂,大家都愣住了,谁都没想到师长撕破脸这么直接。
还没等大家反应过来,参谋长张翮冲进来,报告第1团已经和共军接上火了。王家善看了看表,离约定时间只差几分钟,就借机离开会议室,把决定权丢给一屋子胆战心惊的官员。
这边刚走,韩光、李殿儒布置的卫士也开始行动,假装倒茶,实际上早就把官员们盯死了。突然院子里号声响起,韩光大步冲进会议室,喝令所有人举手不许动。
几个带枪的刚要反抗,卫士们枪口早已顶在他们腰间,门窗也全被打开,几十支冲锋枪对准会议桌。交警三总队司令李安想摸枪,结果被卫士一把按住,枪也缴了,还挨了一句狠话。
韩光又喊一声,让所有人转身,谁都不敢多动。郑明新还算沉得住气,袁鸿逵急得大喊造反,结果韩光直接摊牌,说他们师长已经被控制了,谁敢不服就别怪下手狠。
这帮官员一下子全都蔫了,乖乖地被押到师部地下室,那地方本就是水泥工事,专门用来关人。
营口一场大戏就这么拉开帷幕,原本高高在上的党政军头头,一夜之间变成阶下囚,谁还敢提什么坚守、劳军?
这场起义不仅改写了营口的命运,也让人看清,风云变幻时,谁是真正有胆量的人。
那天之后,营口再也不是原来的营口了。那些坐在会议桌前自信满满的人,终究还是被时代洪流吞没。王家善和他的58师,成了“反水”的代表。
这场戏,谁都没有剧本,但每个人都被裹挟着做出了选择。历史的转折,往往就是在这种看似混乱的时刻,悄悄完成了。
http://50061.net/xinwendongtai/83064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