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CEO的视角看三国:别当潘凤,你只是老板PPT里的炮灰
十八路诸侯讨董,听起来是天下英雄齐聚一堂,正义的铁拳即将砸向国贼的脑门。但只要稍微动动脑子就知道,这事儿从头到尾都透着一股魔幻的塑料味。这哪是讨董,这分明就是汉末最大规模的线下行业峰会,或者说,一场赌上了身家性命的天使轮路演。
所有人都想当那个拿到A轮融资,最后敲钟上市的幸运儿,但问题是,第一个上台做PPT的,往往死得最快。
历史和商业的逻辑在这里高度重合:出头的椽子先烂,第一个冲锋的不是勇士,就是耗材。
汜水关和虎牢关,就是这场大型路演的两个主会场。董卓集团是当时的行业垄断者,而十八路诸侯,就是十八个心怀鬼胎的创业公司CEO。他们的共同目标不是真的要干掉董卓,而是要在这次峰会上秀肌肉,拉投资,顺便看看能不能撬动同行的墙角,挖走几个核心技术人才。
你看曹老板的操作就很有灵性,嘴上喊着“天下大义”,身体却很诚实。真到了硬碰硬的时候,他是能苟则苟,自家那些宝贝疙瘩夏侯惇、夏侯渊、曹仁,一个都没舍得往一线战场上扔。直到后来诸侯联军开始内卷,眼看要散伙了,他才带着本部人马去追了一下,结果被吕布摁在荥阳一顿摩擦。
这一顿打,让曹老板彻底清醒了:跟这帮虫豸在一起,怎么能搞好革命呢?于是他果断抽身,回家种田发展根据地去了。这才是顶级玩家的思路,保存实力,等待时机,而不是在风口浪尖上跟人拼刺刀。
但总有那么些想不明白的“实在人”。比如济北相鲍信,把自己亲弟弟鲍忠送出去当了开幕式的第一个炮灰。再比如袁术,可能是觉得自己是四世三公出身,血统高贵,怎么也得在同行面前露个脸,于是手下骁将俞涉嗷一嗓子就冲了出去。
结果呢?俞涉跟华雄打了不到三个回合,就光速下线,变成了战报上的一个冰冷数字。袁绍当时看着“弟弟”的骚操作,脸上露出了“喜”色,这个细节就非常值得玩味了。他到底是为弟弟的勇气感到欣慰,还是为竞争对手凭空蒸发了一个核心员工而窃喜?人性,就是这么经不起琢磨。
然后就是冀州韩馥,派出了他的王牌上将潘凤。那句“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说得是何等荡气回肠,仿佛下一秒就要凯旋。结果潘凤的斧头还没捂热乎,人也没了。潘凤和俞涉的死,本质上不是军事上的失败,而是两位CEO在战略上的彻底破产。他们错把路演当成了决战,把秀肌肉当成了拼命,用自己最宝贵的资产,去试探对手的底牌,最后连裤衩都输没了。
华雄,这个西凉军的二号打手,在汜水关就扮演了一个“绩效收割机”的角色。他一个人,就让四个诸侯的投资打了水漂。这战斗力确实凶悍,以至于在那个死亡名单上,把他排第一,几乎没什么争议。毕竟,他砍翻的俞涉和潘凤,在各自老板的PPT里,那都是能独当一面的核心骨干。尤其潘凤,当时张郃还只是韩馥手下的一个军司马,没资格上场,可见潘凤的地位和实力是被内部高度认可的。
所以说,华雄的强大,不仅在于他的武力值,更在于他像一个无情的面试官,三下五除二就把那些简历漂亮但实力拉胯的候选人全部清退。
当战场转移到虎牢关,面试官换了,变成了行业天花板——吕布。吕布的面试风格就更直接了,几乎不给反应时间。河内太守王匡的名将方悦,撑了五回合;上党太守张杨的部将穆顺,一个照面就没了。
这就是顶级的压迫感。在吕布面前,你连展示自己的机会都没有,你的全部价值,就是用来衬托他的强大。
但在这一片腥风血雨中,有一个人打出了风采,打出了统战价值,他就是孔融手下的武安国。这位使铁锤的大汉,硬是在吕布的方天画戟下硬刚了十几个回合。虽然最后手腕被砍断,成了残疾人,退出了历史舞台,但他虽败犹荣。
为什么?因为他在终极BOSS面前证明了自己不是杂鱼。能和吕布打十几个回合,这个战绩足以让他在汉末猛将圈里吹一辈子。对于孔融来说,武安国的残疾,约等于自己断了一条胳膊。但对于武安国个人来说,他用一只手,换来了一个在顶级舞台上表演的机会,并且活了下来。这笔买卖,你说亏还是赚?
所以,要给这九位在两关死伤的大将排名,其实特别拧巴。华雄第一,没问题。武安国能从吕布手下活命,靠着这份独特的生存能力和勇气,排第二,也说得过去。
但第三名是谁?这就成了一个玄学问题。
是跟华雄打了三回合的俞涉,还是跟吕布拼了五回合的方悦?这就像问,是被一个985的博士生导师委婉劝退更牛,还是被一个诺贝尔奖得主劈头盖脸骂了五分钟更光荣?这根本没法量化。
这种纠结本身,就暴露了排名这个行为的荒谬。战争不是打擂台,不是数据比大小。这是一个关于选择、关于风险、关于信息差的残酷游戏。
俞涉、潘凤、方悦、穆顺,他们不是死于武力不精,而是死于自己老板的愚蠢和虚荣。他们是这场大型“创业悲剧”中的牺牲品,是老板们用来装饰门面,结果却砸了招牌的昂贵摆设。他们的死,唯一的作用就是告诉后来的玩家:牌桌上的水,远比你想象的要深。
真正可悲的,不是战死沙场,而是在一个错误的时间,为了一个错误的目标,被一个错误的人,派去送死。从这个角度看,他们谁是第三,谁是第九,又有什么区别呢?他们都只是那场名为“匡扶汉室”的虚伪盛宴中,第一批被端上桌的冷盘罢了。
真正的问题从来不是颜良文丑能不能打赢华雄,也不是他们联手能在吕布手下撑多久。真正的问题是,当聪明人都在台下默默计算着投入产出比的时候,究竟是什么样的幻觉,能让那些“勇士”们心甘情愿地冲上台,用自己的鲜血,去为别人的野心喝彩?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http://50061.net/xinwendongtai/576065.html